邯郸丛台酒
丛台酒,河北省邯郸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邯郸是战国时代赵国的都城,当时建筑的“丛台”为有名的历史古迹,酒厂位于丛台的东侧,丛台酒故以此为名。丛台酒是以华北特产的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稻壳为辅料,配以大麦或小麦制中温 曲,为糖化发酵剂,经传统的土制老窖低温发酵,精心酿制而成。丛台酒属于浓香型大曲酒。酒度为五十三度。丛台酒具有无色透明,入口绵软,落口甜净,醇香浓郁,回味悠长等特点,显示出浓香型的独特。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丛台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丛台酒无色透明,醇香浓郁,人口绵软,落口甜净,回味悠长,具有浓香型酒的典型风格,酒精含量53°。
丛台酒由发酵酒到蒸馏酒的演变开创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最早生产高粱白酒的先河。浓香型丛台酒以当地糯高粱为主要原料,以小麦焙制中高温曲为糖化发酵剂,以老窖泥池为酿造容器,经固态发酵精工蒸馏而成。品质卓越口感独特,其传统酿造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地环境
河北省邯郸市处于晋、冀、鲁、豫四省交汇中心,跨东经114°—115°,北纬36°—37°,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西依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穿市而流的滏阳河被誉为邯郸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不仅浇灌了家乡肥沃的土地,同时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这里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为生态酿酒提供了最佳环境,弱酸性黄粘土土质柔软细腻,是建筑窖池的理想材料,经过长期的生产使用,窖泥中多种微生物菌群世代繁衍生息,共同构成了千年酒乡无以伦比的物质基础。
历史渊源
上古
邯郸自古农耕发达,酿酒条件得天独厚,酿酒历史源远流长。73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勤劳智慧的邯郸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禾栗、烧陶酿酒、捕鱼狩猎建立家园。《淮南子·说林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说的是美酒起源于农耕时代,有了农业的发展且达到了粮食的富余,为酿酒提供了首要条件,清楚的说明了耒耜与酒的密切关系。磁山文化遗址位于邯郸市武安磁山镇一带,是新石器时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此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储粮窖穴和陶制酒器,以及窖穴中已经碳化的数以万吨计的谷粟,无可争辩地印证了在7300年前的邯郸先民已经掌握了原始的酿酒技术,并为后世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存。
先秦
《邯郸县志·古籍卷》载:“邯郸城西酒务泉。其水甘洌,昔赵王于此酿酒,醴厚香醇,名列诸侯列国”。明代诗人曹瓒有《咏酒务泉》诗“一脉甘泉滟玉肥,酿成佳酝世应稀,当时鲁酒皆言薄,底是邯郸反见围?”。这其中引用了《淮南子》中记载的著名历史典故“鲁酒薄而邯郸围”: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国之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此典故流传广远,现代《辞海》中也有辞条收入。由此可见,自战国以来邯郸酿酒相当发达。这是明确记载邯郸酿酒殊荣的最早文献。
自战国以来,各国都有筑台观景做法,赵国在邯郸建立国都,赵武灵王在位时期,于王城北部一带建造了气势宏大的宫廷园囿,其中有天桥雪洞,亭台楼阁,装饰奇特,《汉书注》对其有一番注释,“连聚非一,故名丛台”。丛台建成后,赵武灵王曾在此举行“胡服骑射”伟大改革的庆典,从而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为纪念改革图强的成功,赵武灵王在丛台之上设宴招待文臣武将,并将赵酒赐名“丛台酒”。后人曾用“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橐踺耀武士”,“霸图争说古丛台,长啸临风载酒来”来描绘那荡气回肠的壮观场面。
生产情况
1990年,丛台酒利税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
1993年,丛台酒完成利税2000万元。
1995年,丛台酒利税再上3000万元台阶。
1997年,丛台酒实现利税5000万元。
1998年,丛台酒实现利税达到8000万元。
1999年,丛台酒利税首次突破一亿元,邯郸市人民政府发贺信表彰。
2000年,丛台酒利税再次实现一亿元,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十五位。
产品荣誉
民国四年(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丛台酒以“直隶高粱酒”参展,荣膺国际名酒金质奖章。
1979年5月,丛台酒被评为河北省名酒,同年8月,参加全国第三届评酒会,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丛台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丛台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北省邯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丛台酒的检测机构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