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镇火烧
范镇火烧又称泰山火烧,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小吃。因产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而得名,是范镇第一名吃。在全国各地享有盛名,销量多个国家和地区。
范镇烧饼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叫“徐家烧饼”,曾奉乾隆帝旨,做烧饼,博得皇帝赞誉,御笔题写了匾额,从此名声大振。几经工艺改造,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深受多地消费者的喜爱。
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被授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山东省免检产品”、“国家绿色食品”“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年间,徐氏家族随着陕西洪洞县移民来到泰山脚下的范镇定居。
乾隆初年,范镇徐氏祖上第十一世祖徐畅,在大财主家任面食工时创制了一种面食,经过多道工序制成后,该面食外酥里嫩,香脆可口,风味独特,深得财主喜爱并备受当地乡绅推崇,获泰安知府题匾一块。
乾隆四十六(1781)年,获乾隆皇帝圣旨一道:驾前服务。同年,乾隆皇帝登泰山时,徐畅应召表演制作技艺,乾隆帝品尝后赞不绝口,亲赐御匾“徐家烧饼铺”。
嘉庆年间,徐家烧饼第六代传人徐亭贵获清和硕智亲王,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的一篇《徐家烧饼赋》,名声大振。
至道光、咸丰年间经几代传人的继承与发展,制作技艺更加精湛。同治十年(1871)夏,山东巡抚丁宝祯来泰安特邀第三代传人徐景文为座上宾。席间,丁宝祯对徐家烧饼评论说:“徐家烧饼,以火烤之,火有向上之焰,有升迁兴旺之意;其形圆,有团圆圆满之说;其层数厚道,且有心多智多之讲;其香浓,以示名闻四方矣。简之,徐家烧饼是瑞祥之面食也。”并为第十一代传人徐景文题词“徐家烧饼,锦上添花”。
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范镇火烧”。
制作材料
正宗的的范镇火烧是用精制面粉,盐,驴油,花椒,芝麻等材料混合而成。
范镇徐家火烧的加工,讲究“三合面”。即:发面,生面、老面,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这是油酥火烧质量高低的关键。
范镇徐家火烧运用祖传发酵工艺,采用独特老面兑碱技法,完全用手工制作,不合任何添加剂,实为绿色健康食品。
制作方法
一个火烧要经过18道工序才能走上人们的餐桌。捞麦、选面、发引面、熟面、发酵面、拌面、混面团、揉面、化碱、面碱混合、接面、制酥油、试面、擀面团、上顶炉、烤制、凉透装箱。“这18道工序完全手工制作,缺一不可。
1,和面,熬酥油(用驴油熬的),芝麻盐,案板,擀饼的杖。火烧专用炉等。
2,把发好的面弄成纪子,用擀面杖干成条,一次在面饼上抹上酥油、还有芝麻或芝麻盐。然后卷起,擀成饼状。贴在炉上。
3,在炉面上熥一会,记得两面都要熥。然后放在抽子里烤。大约2分钟后就能看到一个正宗的范镇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