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羊肉
尼雅羊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尼雅羊长期在民丰县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通过多年的优胜劣汰自然发展的趋势,形成了特有的地方品种,对荒漠、半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及低营养水平的饲养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尼雅羊肉的肉品质突出,羊肉中羊湠基化合物含量低,使羊肉无膻味。尼雅羊肉具有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等特点。
2017年1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尼雅羊肉”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外在感官特征
尼雅羊头清秀、鼻梁隆起,颈细长,耳大下垂,公羊多数有螺旋形角,母羊多数无角,胸窄,肋骨开张不够。四肢细长,肢势端正,蹄质结实。短脂尾,其尾形有 “S ”尾形状。毛色全身皆白或体躯为白色,头(不超过耳根)、肢(不超过腕关节和飞节)为杂色。被毛富有光泽,呈明显的毛辫结构,毛辫细长,具有明显的波状弯曲,上下披叠、层次分明,呈裙状垂于体侧,达腹线以下。头、四肢为短刺毛,腹毛较差。
尼雅羊肌肉呈红色,有光泽,脂肪呈白色或淡黄色;肌纤维致密,有韧性,富有弹性;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切面温润、不粘手;煮沸后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羊肉固有的香味。
历史渊源
维吾尔族养羊历史悠久,羊肉在其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手抓肉、烤全羊、烤羊肉串等均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在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以示庆祝。根据历史资料,早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精绝国所在地(今称尼雅遗址),位于今民丰县北约150公里,当时是丝绸之路的重镇,《 汉书 西域传》 中关于和田记述中有“皆种五谷、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时期彩色毛织品,证明民丰县在很早以前就饲养有可供手工织制毛织品的白羊群。
尼雅羊长期在民丰县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通过多年的优胜劣汰自然发展的趋势,形成了特有的地方品种,对荒漠、半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及低营养水平的饲养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为充分发挥民丰县特色农产品优势,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民丰县于2015年7月开始筹划申报尼雅羊肉农产品地理标志。
专用标志使用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尼雅羊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民丰县兽医站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