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毛薯
毛薯,中药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参薯.的块茎。植物参薯,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常有栽培。具有健脾止泻,益肺滋肾,解毒敛疮之功效。主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虚劳咳嗽,消渴,疮疡溃烂,汤火伤。
别名
黎洞薯、大薯、薯子《广州植物志》、脚板薯、鸡窝薯《南宁市药物志》、云饼山药(云南)。
入药部位
块茎。
性味
味甘、微涩,性平。
归经
入脾、肺、胃经。
功效
健脾止泻,益肺滋肾,解毒敛疮。
主治
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虚劳咳嗽,消渴,疮疡溃烂,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敷。
炮制
采集加工:冬初挖掘块茎,洗去泥土;或放在缸内,盖沙贮藏。
鉴别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长7-14cm,直径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点。无臭,味甜微酸,有粘性。
药理作用
新鲜块茎据云有毒,可治麻醉;煮或炒熟后即无毒,可供食用。
相关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江西、湖南有一种扁阔者,俗呼脚板薯,味淡。其子谓之零余子,野生者结荚作三棱,形如风车。”
是一种略带粉红色双层薄皮,黄肉白糖心而可以抵饥的番薯。虽然台山各地都有出产,但以水步地区附过所出产的最为著名,其肉略具黄色,煮熟之后,白心松化而香甜,焗干之后,香气四溢,和普通番薯有别,故名香薯。在日军沦陷时,粮食极度缺乏,幸赖它救活了不少邑人,当时实在可以称之为“养人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