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朝。据史料载曰:“土埋之、草盖之、水浇之,水陆并行,至京不腐。” 西坝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泽白净,姜头顶端红玉着甲。单株长20厘米以上,鲜重0.5千克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质细嫩,纤维少,辛辣味较浓,脆爽,商品性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西坝生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西坝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泽白净,姜头顶端红玉着甲。单株长20厘米以上,鲜重0.5千克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质细嫩,纤维少,辛辣味较浓,脆爽,商品性好。
历史渊源
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朝。据史料载曰:“土埋之、草盖之、水浇之,水陆并行,至京不腐。”
明、清编纂的《嘉定府志》方舆志篇蔬之属就注明物产姜(姜),表明生姜种植在乐山市历史悠久。
1992年5月14日,《乐山市志》和《五通桥区志》正式明确冠以西坝生姜之名,属于乐山特产。
生产情况
2014年,西坝生姜保护面积3万亩,产量6万吨。
产品荣誉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西坝生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该规定地域范围内的西坝生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得到许可,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箱式或袋式)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坝生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