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干湿季节明显,适宜种植梨树。灌阳雪梨成熟期8月中下旬,果实倒卵圆形、椭圆形或近圆球形,果顶稍平,脱萼,果肩不对称;果皮褐黄色,阳面有棕红色晕,果面光滑并有光泽,果点中等大,较密;平均单果重225克,平均横径7.54厘米。果肉雪白细脆,味浓,甜酸可口汁液中等微香。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灌阳雪梨”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灌阳雪梨成熟期8月中下旬,果实倒卵圆形、椭圆形或近圆球形,果顶稍平,脱萼,果肩不对称;果皮褐黄色,阳面有棕红色晕,果面光滑并有光泽,果点中等大,较密;平均单果重225克,平均横径7.54厘米。果肉雪白细脆,味浓,甜酸可口汁液中等微香,品质上等,可食率76.77%。
营养价值
灌阳雪梨品质上等,果肉雪白如雪,甜酸可口,清香细脆。灌阳雪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果实硬度7.92公斤力/平方厘米,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2.4%,总酸0.23%,固酸比54:1。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
灌阳县地层最早起源于早寒武纪,以泥盆纪相沉积为主,燕山运动造就了都庞岭、海洋山,形成灌阳地貌雏型和由花岗岩、砂页岩、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石灰岩及洪积、第四纪红土等组成复杂的地质结构;以中山为主的山地丘陵河谷地貌。海拔最低点180米,最高点2009米,灌江由南向北纵贯全县。境内山清水秀,山峦叠嶂,地形地貌错综复杂,为喀期特岩溶地貌,大体分为“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
土壤状况
雪梨产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有:洪积物、冲积物、石灰岩、砂页岩、紫色岩。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少量沙壤土。幼龄果园每年种植绿肥3000公斤/亩左右,因此果园土壤多为壤土,团粒结构好,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蓄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雪梨生长。
水文情况
灌阳县水资源丰富,呈羽状分布,灌江是主干河流,注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灌江在本县长119公里,它有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黄关镇的广阔森林植被形成的“绿色水库”涵育水分。集雨面积1769.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3%,年均经流总量246600万立方米,年均流量73.2立方米/秒。亩耕地有水805立方米。县内一级干流和二级支流共23条。全县年均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径流深1207.8立方米。外县客水流入面积为160.79平方公里占8%。地下水水质优良,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源。
气候情况
灌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干湿季节明显。全年基本上无明显高温、严寒。年平均气温17.9℃,其中常年年平均最低温为-1.6℃,年平均极端高温39℃,极端低温-5.8℃,≥10℃的积温5384.5℃,年有效积温3031℃,无霜期平均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年平均日照1416.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1%;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常年3月-6月相对湿度较高,一般在84%以上,10月相对湿度较低,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6%。雪梨生长与光温同期,对产量、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灌阳雪梨的生长。
历史渊源
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据载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关于灌阳雪梨最早记载,是在旧《灌阳县志》(康熙四十七年版)物产栏中,称“梨有雪梨清水梨青皮梨早禾梨数种以雪梨为最上”,可见在康熙年间,灌阳已有雪梨栽培。《灌阳县志》(道光二十四年版)兴地风俗类摘出,物产栏果之属有雪梨记载,称“梨熟也可食”,至光绪丁未年灌阳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民国时期《广西年监》(第二回)称“灌阳雪梨质清脆,可与天津雪梨比美”。虽然早有雪梨的历史记载,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才第一次出现雪梨产量的数据,全县产雪梨1200石(72吨),为当时桂林府属11个县唯一的雪梨出产县。
民国二十二年(1912年),产雪梨574吨,产值达84100元。由于品质优良,灌阳雪梨在民国初就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品种志》(1959年版)将其列为全区同类果树之首。
1984年12月,出版的《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卷、第二章介绍砂梨品种,称“广西灌阳雪梨是中国有名的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在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果树栽培学各论》梨主要种类和品种一节中,介绍了灌阳雪梨,“原产广西灌阳,为广西优良品种,其中有小把子雪梨,大把子雪梨和假雪梨三个品种,原产地八月中旬成熟,可贮至次年二月”。
20世纪80年代,灌阳县雪梨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堪称“梨中之王”。
1988年至1992年,灌阳县进行雪梨优良单株选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通过实施优果工程,推广拉枝促花、疏果套袋、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等一系列新技术后,雪梨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灌阳雪梨最先在红旗乡长坪村种植,而后,逐步推广到附近的大仁村、秀凤村和文市镇的达溪村、新街乡的江口村。在灌阳镇大仁村朱安冲屯的凤凰山,长坪村的易家屯,还保留有成活的约为120多年树龄的老雪梨树。
生产情况
截至到2007年止,灌阳县雪梨栽培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量达3.51万吨,是灌阳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产品荣誉
2005年,灌阳雪梨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2005年,灌阳雪梨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
2006年,灌阳雪梨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品认证。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灌阳雪梨”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灌阳雪梨生产地域范围包括灌阳县灌阳镇、黄关镇、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等9个乡镇,其中主产地是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和新街乡。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3′16″-111°20′13″,北纬25°10′32″-25°45′37″。
质量技术要求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灌阳镇、黄关镇、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等9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梨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5101-2002)的要求。
(2)品种选择:根据气候,结合品种的类型、成熟期、品质、耐贮运性、抗逆性等性状;同时考虑市场、交通、消费和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选择抗病性、抗逆性强的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大把子雪梨和小把子雪梨。
(3)生产过程管理:灌阳雪梨生产过程符合《NY/T5102-2002无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和《灌阳雪梨生产技术规程》。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灌阳雪梨鲜销果果皮呈褐黄色,阳面有棕红色晕,果实大小基本定型。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碰伤。采收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雪梨采收后,人工清除明显缺陷果及等外果,单果使用泡沫网袋保鲜,贮藏后销售。
(5)生产记录:灌阳雪梨生产过程要建立生产档案,记录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次数、用量、使用方法,收获日期等,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灌阳雪梨执行《NY5100-2002无公害食品梨》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灌阳雪梨须经包装销售。按果形、色泽、果面、单果重分为特级、一级、二级果,采用纸箱包装。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灌阳雪梨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其它:灌阳雪梨的贮藏、运输执行NY/T1056-200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