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大喜饼
乳山喜饼又称媳妇饼,果饼。属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特有的特色传统面食,名闻山东。主要用麦面、糖、鸡蛋等原料凭经验经烘烤机器烘制而成。成品后,色微黄、香味扑鼻、口味独特。它在乳山地区最突出的作用是 婚庆、喜聚 、宴会后所发给每个参与人以4个为标准的传统食品,故称:“喜饼”。长久以来保留了传统喜饼的正统原味。多年来,喜饼因 口感松软、味道香美、面料饱满、便携等优点,乳山市人民对喜饼有特殊的感情。
特产概述
乳山人平常做着吃的饼,统称火烧,为过喜事准备的饼都叫喜饼。其实不论
叫火烧还是叫喜饼,制作的材料和方法都是一样的。
在乳山,没见过喜饼的人不多,没吃过喜饼的,大概只有还吃奶的婴儿。人们结婚、生子、过生日、过节、走亲戚置办的礼品中,喜饼最常见,它是向亲朋好友传递亲情、友情,表达喜庆情绪最直接的“饮食文化大使”。
这个典故,透出一个讯息,就是全国各地都有吃喜饼的习俗。然而什么事物都有“最”出色的那一个。各地的喜饼,大小,形状,颜色,材质及制作手法均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胶东地区的喜饼,大小和品质就不一样,乳山喜饼个大、形圆、色美、味纯,食后最不烧心,这几“最”特点使乳山喜饼很闻名。
产品特色
乳山喜饼,呈规则的圆形,直径14~16厘米,厚度4厘米左右,用小麦粉、鸡蛋、花生油和白糖精制而成,不加一滴水,不加任何添加剂,以口感酥软、香甜,外观大方、体面,且经济、营养,保存时间长而远近闻名。海阳是用面粉做成炸果,状如凤凰、金鱼等,虽栩栩如生,但冷却后易变得干硬;北面的牟平则是把面粉做成很小的“抓果”,此类面食自是不能当饭吃,只可作零食;东面的文登、荣成等地,也有“喜饼”,但文登喜饼要比乳山喜饼小很多,荣成喜饼小而精,并且香喷喷,有嚼头。全国其他地方,也没有与乳山喜饼类似的。
做法
用料
高筋面粉350克
鸡蛋2个
辅料
酵母粉5克
调料
花生油40克
白糖75克
牛奶70克
乳山喜饼的做法
1.将高筋面粉、鸡蛋、花生油、白糖、酵母粉、牛奶按先液体再粉类的顺序放进面包机桶里
2.选择1标准面包的程序,选择重量为750克,然后让面包机自动揉面25分钟,揉面程序就完成了,面团揉成光滑的状态
3.这时不用再管,让机器再继续发酵程序,发酵1小时50分钟,面团发至2.5倍左右大小,发酵完成
4.将揉好的面团取出,分成50克一份,分为12份,揉圆周,压扁,放一边再发酵15分钟
5.面包机选择12烘培程序,烧色选择中色,先让机预热3分钟,再将4个喜饼放过面包机,一面烘培8分钟,再翻面烘培8分钟,拿起来旁边打竖再烤一下,至旁边稍上色即可
6.如此反复,到所有喜饼烧完为止
烹饪技巧
1、由于面团本身加了油进去,揉好后的面团很好操作,一点都不粘手,烤的时候也不用再放一滴油来烤;
2、由于烤的时间有点长,一份四个大约要20分钟左右才能好,所以要是天气热,要将没有烤的喜饼坯放进冰箱保存,以免中途发酵太过,但如里是大冬天,就不用担心,因为室温低,发酵不在高一点的温度下完成,是很慢很慢的;
3、用手翻面和烤边边的时候要小心操作,面包桶是很热的,小心不要烫到自己的手;
4、喜饼烤好后用手轻压饼身,很快就能加弹起来,就表示饼熟了;
5、这种喜饼也可以用平底锅和烤箱来完成,平底锅标准是:小小火慢慢煎至两面金黄,烤箱标准是:烤箱预热170度,将发酵好的喜饼放入烤箱中层,上下火烘烤5分钟后,在喜饼上压上烤盘等重物继续烘烤20分钟即可。自我感觉平底锅的最难操作,一不小心,就容易煎过变黑了哦。
做法二
食材
主料
面粉350g、鸡蛋2个
辅料
油40g、糖60g、酵母4g、温水少许
步骤
1.准备好食材。
2.酵母加温水化开,所有材料加入面粉和成面团,放入温暖处发酵。
3.发酵至两倍大。
4.把面团分成8个大小一样的剂子。
5.分别排气揉至光滑,再揉圆。
6.用擀面杖擀成小圆饼。
7.把小圆饼放入烤盘。
8.把烤盘放入烤箱内,按发酵键发酵。
9.发酵至饼饱满刷一点油。
10.烤箱预热150度,放入发酵好的饼烤至30分钟左右,中间翻面一次即可完成。
小贴士
1.乳山喜饼几乎不加一点水,全是油和鸡蛋,所以不容易发酵。酵母的量要适量多一点,发酵最好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制作工艺
用料简单,只取麦面粉、鸡蛋、白糖、花生油和酵母五种材料精制,不掺一滴水,制作考究。用料的质量、揉面的过程是决定喜饼质量的关键一步,制作过程中的发酵时间决定喜饼食用后是否烧心,烘烤技术的掌握决定喜饼的色正与否。
乳山喜饼好吃,其做法也很讲究。常做喜饼的人都会有经验:十斤面粉,二斤半白糖,一斤六两纯正花生油,四斤鸡蛋,可烙制40余个喜饼。制作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把适量酵母泡在少许温水中,化开,成糊状。水的温度,以感觉不烫舌尖为宜。然后把鸡蛋打到盆里,与花生油、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当然,鸡蛋多一点更好。但油和糖多了却不好,会使做出的饼不酥软。混合在一起的材料用筷子用力不断搅动至均匀,然后加入溶好的酵母水和少量面粉,打成“面酵”,等待发酵。这个过程一定不能加水。当面酵表面“冒泡”时,表明面酵已“开”,此时把面粉添加进去,并揉揣成均匀的一大块面团,再次发酵。此次发酵时间不长,面团外观上胀大、面里充满气泡就算发酵成功了。
其次把发酵好的面团稍加揉揣,分成许多等重的小块,再揉,直至表面平整,有筋道,然后用特制的小擀杖擀成饼,要留有一定厚度。擀好的饼还需最后一次发酵。观察饼的表面开始变薄就可以了,有人形容此时饼的表面像小孩的脸皮一样细腻,薄如蝉翼。烙饼要用平底锅,锅表面要涂上花生油,以文火为宜,烙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手指戳碎了饼面,并要勤翻动,避免烙糊。当饼的侧面开始发黄时,可用手指肚轻轻按压一下再立即松开,若压下去的地方接着弹回来,那么,金黄悦目、香甜可口的喜饼就算烙制成功了。
乳山喜饼与民俗
喜饼都是手工制作的。既是手工制作,那么制作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口感就千差万别,但无论怎么不一样,用料都是一样的,这就看各自的用料是否纯正、技术掌握及火候的把握是否得当了。那些办喜事的人家,简直就是比赛烙喜饼孬好的竞技场。在乳山,凡是娶妻嫁女的,家家都做媳妇饼,亲朋好友,邻居,只要当天来吃喜宴的,都要做。喜主家要做上千个喜饼分给客人,亲朋好友最低也要做五六十个,多做也可以,只看与喜主的远近关系,留待结婚当天带到喜主家中,喜宴完以后,喜主留下客人的一半喜饼,表示接受客人的祝福,同时喜主要把自己做的饼送相同数目给人家,互换一下,也叫人家沾点喜气!乳山的喜饼大,直径有14—15厘米,厚度有3.5一4厘米。客人在众喜饼中流涟,如果发现自己烙的饼,比这个规格小,她自己也感觉不够大气,拿不出手,生怕背上个小气的名声。那些色正、个大、形圆的喜饼,不用众人品评,客人自己也感觉脸上展扬有光。因此,乳山的喜饼,没有小的,这也正是乳山人以大方示人的有力证据吧。
走向商品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喜饼还没有走向商品化,当时想吃块喜饼,不遇到办喜事,或者不到七月七过节,农家人是享受不到这美味的。进入九十年代,想什么时候吃喜饼,只要人不懒,农家人都能吃得到。开放搞活的市场经济,也把喜饼行业推向了市场,城里开办的喜饼店如雨后春笋。据亲情缘喜饼的经理讲,开放的乳山,引来全国各地无数的国内外投资商和旅游者,乳山喜饼,就在这些人的口齿流香中,因其口感松软、味道香美、面料饱满、便于携带等优点,被贴上了乳山喜饼的标签走出乳山传到了国内外。
历史发展
“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红妆。揭开喜盒相大礼,首饰果饼一箩筐。”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传统婚庆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婚俗多已消失,但结婚时制作并分发“果饼”的习俗却一直沿袭。 据考证,在乳山周边地区,同为结婚时分发给亲朋好友的“喜饼”。
产品典故
话说三国时代,吴国主孙权,听取周瑜的计谋,瞒着国太、朝中群臣和黎民百姓,假将孙权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骗刘备来吴娶亲是假,夺荆州之地是真。诸葛亮识得计谋,决定将计就计,弄个假戏真做。他命人加紧烘烙了一批“龙凤喜饼”,让刘备带去相亲。刘备一进吴国城,把所带的“龙凤喜饼”全部分发给百姓,一时全城人都知道刘备是来娶孙尚香的。事情传到国太耳朵里,甘露寺相亲,国太见刘备一表人才,就准许了这门婚事。从此,喜饼成了人们结婚广布喜讯的礼物。
历史传说
那么乳山喜饼到底是从何朝哪代沿袭下来的呢?没有一个人敢断然说出个子丑寅卯。早就有史学家研究证明,东夷文化是指以山东为中心的东部地区的文化。乳山是齐鲁大地的一部分,于是有人猜测,喜饼应该从东夷文化兴起时就有,这一点我没有见过确凿的历史记载,不敢妄下定语。但是,刘备带着喜饼去娶孙尚香的故事,却是眼下最早记载喜饼由来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