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金乌贼
日照金乌贼,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乌贼又称墨鱼,属头足纲、乌贼目、乌贼科、乌贼属,体形较大,肉厚而鲜美,其经济价值极高,为暖温性的大型经济头足类,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优良野生品种。主要在200米以内的陆架区,喜集聚于岛屿多、水清流缓、海藻茂密、盐度较高的海域。日照金乌贼是日照四大地方特产之一,栖息地集中在日照市近海水域,以胴体肥厚,肉味鲜美而闻名,更因为以其缠卵腺而加工的“乌鱼蛋”为传统贡品并享誉国宴,成为日照水产品的一张名片。
2011年08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日照金乌贼属海洋头足类软体动物,是日照特有的珍贵品种。胴部盾型,长度约为宽度的1.5倍。背腹略扁平,侧缘绕以狭鳍,不愈合。头部前端、口的周围生有5对腕。4对较短,各腕粗大,长短相近,吸盘四行。雄性左侧第四腕茎化。
日照金乌贼肉质肥厚,厚度可达1.2厘米左右,肉色洁白、脆嫩,风味鲜美独特。
历史渊源
日照沿海是金乌贼最集中的产卵场、索饵场,也是金乌贼的优质渔场。
据清朝康熙五十四年《日照县志》载,“乌贼鱼口中有蛋,属海中八珍之一。”至清末,乌鱼蛋一直列为贡品。
1964年,在全国农业展览会上,日照乌鱼蛋是著名展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作为近海传统捕捞对象的乌贼类,由于底拖网在它游向近岸生殖期内大量捕捞怀卵亲体,使资源受到了很大损害。
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乌贼资源量日渐衰退,在中国沿海各主要乌贼渔场的捕捞作业明显减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其资源量锐减,几近枯竭,各主要乌贼渔场的捕捞作业已极少见。金乌贼已由资源枯竭向濒危物种转变,中国原有的四大金乌贼渔场(山东日照岚山头渔场、山东青岛渔场、黄海中部和北部渔场)仅剩日照市岚山海域一处。
2007年,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开展金乌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2008年,承担的日照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金乌贼亲体暂养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增养殖技术研究”,三年间共收活体金乌贼496只,其中雄性亲体359只,共收集到受精卵18万粒,孵化率为99%,孵化出幼乌17.85万只,经中国海洋大学陈大刚教授为主的专家组认定,该项目研究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获2009年度日照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08年在我国首次进行了金乌贼人工苗种增殖工作。
2010年3月23日,经4年攻关,在研究所新基地利用人工培育的金乌贼亲体经越冬后成功孵化出幼乌,在中国首次育成金乌贼全人工苗种。
2011年,日照金乌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798公顷,该海域有生产渔船1300余艘,年捕捞金乌贼1000余吨。
产品荣誉
1984年,日照乌鱼蛋在全国展销会上被评为名优产品,乌鱼干被评为名优产品。
1992年,日照乌鱼蛋在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获银奖。
2011年08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日照金乌贼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内的金乌贼生产经营者使用本标志,须向日照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组织生产、使用标志,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使用产品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