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珍珠
雷州市是全国闻名的“南珠”生产基地,海水养殖珍珠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初,雷州沿海农民从人工海底采珠转向人工养殖,流沙镇人工孵化珍珠贝苗获得成功。全市珍珠养殖遍及西部沿海7个乡镇,养殖场3300多个,养殖面积31000多亩。雷州珍珠产量占全国海水珍珠三分之二,年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
珍珠——在珠宝王国中被誉为“皇后”,它姿色过人,以前大多闪烁在帝王的皇冠、贵妇的装饰中。然而随着斗转星移,它又难免珠颜改。珍珠因诞生于贝类柔软的身体而附有生命,让人嗟叹“人易老珠易黄”。
在广东雷州流沙镇——这个有中国珍珠第一村之称的地方,珍珠被揭开了高贵的面纱,南珠按流水线般的工序被培育加工出售,这里每年加工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占全国九成,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更是世界珍珠市场的晴雨表。从这里,珍珠走出了帝王和贵妇的圈子,飞入寻常百姓家。
挑选珍珠标准
颜色:珍珠的颜色很多,有白、金、银、红、黑、蓝、灰等颜色,其中以白色稍带玫瑰红色为最佳,以蓝黑色带金属光泽为特佳,但若见到明显的黑色、灰色珍珠,就应引起警惕,这有可能是染色珠。
光泽:光泽越强,质量越佳。由珍珠本身的品质、透明度和珠母层的厚度决定。有的珍珠在腰部有一圈显得苍白无光的地方,这与局部结晶体的结构变化有关,应尽量避免购进这种珠。
珠母层厚度:越厚越好。可从珍珠穿孔处仔细观察珠层厚度,顺便观察珠核是否在穿孔时遭到破损。珠层厚度还可从珠光的强弱间接判断,太薄的珠不耐用,理想的珠应在半毫米以上。
形状:对串珠而言,应力求颗颗圆润光滑、匀称、规则。但若你能以较少的代价买到体积较大的珍珠,将使你收藏珍珠的宝库里更添姿彩。
瑕疵:没有瑕疵的珍珠极其稀有,非常昂贵,一般珍珠都带有很小的瑕疵,除了向外突出的瑕点外,瑕疵还可能是裂痕、裂缝、凹状和深色或暗淡的斑点,以及环带等。
珍珠的保养
1.避免与香水、化妆品、酸碱性物质接触。
2.不要带着珍珠洗澡,因为温度过高的热水会影响珍珠的光泽。
3.不佩戴珍珠时用丝绸包好,放进首饰盒,避免与过硬的物体摩擦、碰撞。
4.佩戴太长时间的珍珠用湿毛巾或软布轻轻擦拭,最好每半年拿到珍珠店清洗。
5.珍珠的色泽虽然很美观,却经不起长时间的考验。一般经过几十年,珍珠就会变成普通的黄色,同时失去原有美丽的光泽,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人老珠黄”。珍珠变黄以后,有一些补救方法:用稀盐酸浸泡,可溶掉变黄的外壳,使珍珠重现晶莹绚丽、光彩迷人的色泽。但如果颜色变黄得厉害,则难以逆转。
珠宝王国的“皇后”
在全球珍珠王国中,著名的珍珠相当多,享有“海洋奇迹”之称的一粒珍珠,曾经是中国皇帝皇冠上的装饰物,它重197.75克拉,呈非常美丽的泪滴状,为美国“帝国珍珠辛迪加”的珠宝商行所拥有。 而世界上最著名的珍珠,则当数“珍珠之王”,它重达8.2公斤,于1934年5月在菲律宾的巴拉万岛水域发现。据说当时一位酋长的儿子在海上游泳,被一巨蚌夹住,沉入海中,人们将他连同巨蚌一起打捞上来时,获得了这粒巨大的珍珠。1936年,“珍珠之王”曾为考古学家柯伯收藏,后又为珠宝商彼得霍夫曼买走。1971年,此珠曾标价408万美元,现今则为美国旧金山一家银行收藏,有人估计其价为1800万-2000万美元。
从广州至湛江,车行一小时后到雷州市区,继续南行一小时左右,经过龙门、北和、乌石转入覃斗镇到流沙,流沙紧临北部湾。
流沙漂浮的“家”
3月的海风吹拂着南海北部湾,阳光灼脸,记者乘着小舟离开湛江流沙码头,来到百米开外的海上珍珠贝养殖区,这里就像一个“制造”珍珠的庞大工厂,一大片的网箱连成一体,宛如漂浮在海面上的村庄。邱生站在漂浮在海面的木排上,提起网篮里的马氏珠母贝,在海水里抖动,清洗附在贝壳上的海生物。而他的妻子在旁边麻利地刮掉寄生螺。
邱生平时就住在海上漂浮的“家”——珍珠贝网箱养殖的木排上,距离流沙村码头不远。流沙村有中国珍珠第一村之称,因盛产珍珠和擅长珍珠加工而闻名全国。这里是国内率先养殖珍珠贝的地方,珍珠出口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邱生以养殖珍珠贝为生,他从孵化场买来未成年的马氏珠母贝后,放养在网筐里养殖一年左右,然后再出售给“珠民”。这些珍珠贝被植入珍珠核,挂在海里的桩上,养殖两年左右后,珍珠便长成了。
在流沙村采访,正逢珠民开贝取珠。只见南珠姑娘把薄薄的小刀深入贝壳,轻轻一撬,贝壳顿时张开,贝肉下的两颗珍珠轮廓顿现,只听“当当”两声,两颗银白色、圆溜溜的珍珠滚落盘中。当地出产的珍珠有银白、蓝黑、米黄各色,色泽如月光一般淡雅,又如晚霞般多变。
在来流沙村前,没料到珍珠是这般轻巧地“生产”出来的。还在半个世纪前,珍珠贝的养殖还被认为是“天方夜谭”。昔日的珠民要潜水入海寻贝,而产珍珠的贝非常稀少,真是一珠难求。
珍珠贝性娇,既经受不了酷暑严寒,也惧怕狂风浊水,适宜生存在水温稳定、风浪平静、有适量淡水输入的港湾。而北部湾一带气候适宜,正是珍珠贝生存的理想环境。古时北部湾一带就以产珠驰名,然而天然珍珠极其稀少,千百年来,它的光辉闪烁在帝王的皇冠、贵妇的装饰、佛像的宝座上。历来被认为是大自然对人类特殊的赏赐,因而古时采珠多受朝廷管制。公元218年,晋武帝诏令派兵守卫盛产珍珠的廉州珠池,规定百姓不得入海采珠。以后历代,广西合浦珠池也受到重点管辖。
流沙村本来是北部湾畔一处不起眼的小渔村,然而如今,由于珍珠贝的成功养殖,我国北部湾一带早已成为南珠中心。这里的市场行情能影响世界珠宝价格。流沙村靠近海湾,背风向阳,空气新鲜,天然饵料丰富,是雷州半岛最早培育海水珍珠的地方。如今站在流沙港环抱的流沙村远眺,海上成片的珍珠养殖场、孵化场映入眼帘。海面上,养殖珍珠的木桩、木排星罗棋布。叶叶扁舟,穿梭在木排间。
流沙村就像制造珍珠的一条流水线,从马氏珠母贝由一颗小米粒孵化开始,直到取珠加工的各个环节,在流沙村都能见到。
在流沙村的孵化池中,人们做成一排排的吊片悬浮在海水中,像是人工渔礁,让珍珠贝幼苗附在上面生长。大约50天后,珍珠贝幼苗又被送到大海在网箱里养殖,一年后进行人工植核。
本来天然珍珠生成纯属偶然,因为海里的小沙粒等意外窜入,受到刺激的贝类分泌出珍珠质,把“入侵”者包围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孕育,层层包裹便形成了珍珠。因而天然珍珠异常珍贵,人们一直琢磨着人力控制珍珠的生产过程:在珍珠贝柔软的体内植入珍珠核,核有塑料的、也有石子的,而当地人多用贝壳磨的圆粒,把它植入珍珠贝两腹,左右各一,倘若植入的位置稍有偏差,不是贝死就是核出——珍珠贝排斥珍珠核又吐了出来。
当地人介绍,秋季植核珠不如春季植核珠,春季植核珠又不如夏季植核珠。夏季珠“光、重、圆、大”,是珠中上品。植核后再把珍珠贝放入海中,一颗珍珠就慢慢生长了。当然,人们一般把珍珠贝养殖两年后才开贝取珠。
珍珠贝喜欢在浪静水清、暖流习习而又饵料充足的浅海沙底上栖息。每年四五月,珍珠贝幼苗开始大量繁殖。为了培育良种,近年来湛江引进日本的种贝和当地贝交配,培育出杂交贝,个体比同龄本地母贝大得多,而且生长快,育出的珍珠粒大质优。
据湛江市珍珠协会调查,杂交贝育珠后的成活率有四成,珍珠直径达7mm—8.5mm,比本地养殖贝产的珠大1.5mm,最大的有10mm。而且,一万只育珠贝能收7.3千克珠宝,比本地贝多5倍。
在中国珍珠第一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和珍珠有关的工作:养殖珍珠贝、办珍珠贝苗孵化场、从事珠宝首饰加工、珍珠贝壳加工。记者来到流沙最大的一家珍珠加工厂,看到两排女工正在把珍珠串起来做成项链,这道工序之前,珍珠已经被钻孔、用化学药剂浸泡漂洗了半个月,然后光彩熠熠的珠宝被分类,按照大小、形状、颜色分开,编串成各类首饰。
俗话说“七分珠子八分宝”,就是说七分重的称为珍珠,而八分重的珍珠就成为珠中之宝。因为大不易得,珍珠身价可倍增。珍珠按大小分为厘珠 (2.0mm—5.0mm),水珠(5.0mm—5.5mm),中珠(5.5mm—6.5mm),大珠(6.5mm—7.5mm)特大珠(7.5mm— 8.5mm),超特大珠(>8.5mm)。由于大颗珍珠难遇,通常被白金烘托镶嵌,显得极其富丽堂皇,是饰品中的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