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织毯
宫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就由此得名。编织地毯在我国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公私合营成立了北京第一地毯厂。上世纪80年代,北京地毯行业进入全盛时期,职工多达5000多人,机制地毯大量出现,1990年代后,北京原有的8家国营地毯厂纷纷倒闭,只剩一家老厂能够编织手工地毯。2008年,“宫毯”技艺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国务院又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源
宫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
制品,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就由此得名。
编织地毯在我国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早在元代时,元大都就已有专为皇宫编织地毯的作坊,到明清时期,则已大为发展。清雍正元年在北京织染局里有9名毯匠专门为皇帝编织地毯,咸丰年间,大批西藏织毯工匠进京,手工地毯在北京更加兴盛繁荣。
特点
北京手工织毯制作工艺考究,图案丰富多彩,因为过去曾是皇宫专用的御用品,所以又叫宫毯。北京织毯有地毯、壁毯、卧毯等多个品种,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织结坚牢,毯面柔软。北京宫毯则以传统图案著称,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等,图案讲究纹样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宫廷艺术挂毯也将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创作出中西合璧的韵味。其以工艺精细、样式美观、图案多彩、色调素雅而驰名世界,被西方人称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工序
宫毯的制作分为设计、编织、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工艺师设计出织毯的花纹图样后,还要将它按照织毯的尺寸放大,并用不同符号标识出不同颜色的毛线。然后按照图样以经线、纬线交叉的方法将一根根毛线编织成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精美的织毯就一点一点地成型了。
北京宫毯,尊贵典雅、构图精美、配色鲜亮、立体凹凸的剪裁极富层次感,样式千变万化。就其材质划分,北京宫毯有丝毯、绒毯和盘金毯。但其中最能体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皇家风范的,就非“盘金毯”莫属了。“盘金毯”是指在编织时,用金丝编织成宫毯的背景色,从而使宫毯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早在乾隆年间,这种“盘金毯”就已跻身宫廷上等藏品,与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京绣并称为“燕京八绝”。
由于历史原因,这种盘金毯曾经一度消失。【康玉生:“(盘金毯)上世纪20年代就绝迹了,就没有再织的了,为了抢救和挖掘这个濒临失传的盘金地毯的这个工艺,我们地毯五厂就开发这么一个项目,成立这么一个抢救小组。”采访内容】技术小组先后几次对故宫仅存的几块盘金毯,进行反复观摩,细致分析,成功的复原了这项失传的技术。并在2009年2月,北京宫毯被正式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现在看到的这张《盘金九龙丝毯》,就是用现代复原的技术编织的盘金毯。编织密度为120道,即每平方英尺横竖各编织120行。地毯中心一条盘龙坐镇,周围八条龙以格律体对称分布,外边是象征吉祥如意的“佛八宝”图案,仍以严谨对称的格律体分布。画面主体背景以24K金线编织,而中心盘龙周围和毯子边沿为18K金线,略显黯淡,不同成色的金线,将整体构图从中心到边沿,划分出不同层次,使其更加精美。
制作
今天,我们以盘金毯为例,向您介绍北京宫毯的制作工艺。
图案设计
一块精致的盘金毯,离不开优秀的图样设计。过去织毯的图样,都是靠手工绘制,这要求设计师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可以说,每一份图案样稿都是一幅工笔画作品。现在,借助电脑软件的帮助,设计师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设计工作。
样稿设计完成后,就是以宫毯设计的规格放大图样,称为“放样”。放样本身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放样后的图案,可能在美观程度上会打一些折扣,或者一些细小的图案无法编织,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图样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图案的大小,使整体布局更为合理,甚至是重新设计样稿细节部分,使得图案更加适合编织。
放样完成后,根据原始设计,在图样的相应位置上,标记一些数字,这些数字对应固定的颜色,可以在色卡簿上查到,这将帮助编织工人识别并选用正确的色纱进行编织。这一步被称为组色。
组色完成后,将样稿按1:1的比例转画到坐标纸上,用短线段代替曲线,这样做可以使图案的大小位置以及用色区域更为精确,方便编织。织毯工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在坐标方格里标注颜色和使用的编织手法。
原料准备
北京宫毯的档次是根据,道数及绒线质量来划分的,绒线质量越好、道数越高的宫毯,档次越高。120道以上属于高档产品,90至100道属于中档,而90道以下的规格在宫毯的编织中极为少见。常用的绒线可分为3.5支、6支、7支、10支等,“支”表示绒线的粗细,支数越高,绒线越细,织出的毯子也越精细。编织时,并不是使用单一的一根绒线,而是将几根绒线并在一起使用,称为绒线的股数,比如6支4股的绒线,就是由4根6支的绒线组成。
一块宫毯,图案简单的只需三、四种颜色的绒线;图案复杂的则需七八十种。图案的配色类型可分为捷色和润色两种:捷色,指的是颜色过渡分明,用同样颜色的纯色绒线来实现;而润色是指颜色过渡柔和,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绒线组合,来实现这种效果,逐渐改变绒线的配色比例,可以精确的控制颜色深浅、明暗的变化。
盘金毯所用的金线,并不是纯粹的金丝,因为金丝本身容易折断,影响其质量,所以我们用棉线作线芯,将金丝缠绕在上面,这样既不影响美观,又能保证金线的韧性和强度。
支架设备
编织宫毯一般使用钢管机梁,它的主要构造是:上梁、下梁、支撑机架、绞椽。
成型
编织工具
荒毛剪:是织毯操作中用以剪掉多余绒线的工具。
砍刀:织毯时砍断栽绒结的工具
铁靶:用来砸平粗纬、细纬的工具。
制子:用于测量栽绒层的厚度。
挂经线
这种垂直悬挂的线就叫做经线,整个织毯的工序都是围绕着它来进行的。经线一般使用棉线,挂经线的方法比较简单,将棉线有顺序地,一根挨着一根,缠绕在机梁上就可以了。在挂经线时,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不能弄乱经线。为了纠正在编织过程中出现的收缩问题,靠近底梁的经线总宽度,要比毯子的设计宽度宽出2%,而靠近上梁的经线总宽度,则要再宽出2%左右,这种上宽下窄的布局,可以有效的防止毯子越织越窄。挂好的经线分成前经和后经,各连在一根赞棒上,赞棒由竹子制成,长约一米,通过绳套套在绞棒上,这样,以绞椽为支点拉动绞棒,就可以交换前后经的位置了。
固定托底线
在编织之前,要在侧柱之间固定托底线。第一跟托底线就相当于建筑的地基, 所以要用水平仪校正,确保水平。然后拉动绞棒交换前后经,上第二根托底线,按照同样的方法,再过第三道托底线,用铁耙砸实,并用镊子调整经线的间距,使其排列匀称,这一步主要是为了保证编织的宫毯密度均匀,宽度与设计相符。经线调整完毕之后,就可以编织底边了。
底边编织
底边编织,是编织宫毯的第一步。编织底边前,先编起始边。我们先取长度是底边经线宽度4倍的一根棉线,将线的中心点挂在左侧第一根经线上,双线交错编织,一次缠绕一组前后经线,完成一行后,将前后经拉平,再反向走一行,用水平仪校正一下,底边的起始边就完成了。然后编底边。用一条棉线从前后经中间穿过,交换前后经位置,再将这根棉线反向穿过,注意要保留一定的宽松度,防止编好的外边出现收缩,用铁耙砸实。重复上述步骤。根据设计要求直至底边编织完成。
完成底边的编织,就开始图案部分的编织了。编织时,要严格按照坐标纸上标明的位置和颜色执行。并且,如果一行当中既有栽绒又有盘金,我们一般先完成栽绒部分。
毯面编织
1、栽绒
北京宫毯的传统栽绒工艺,主要由抽绞和拉绞组成,两种工艺栽绒都采用“8字扣”法,只是由于前后经交换顺序上的区别,绒线扣的形状略有区别。拉绞织法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绒线扣不绕在前经上,这种方法织出的地毯绒头密度大,普遍见于柔软、厚实的地毯;抽绞织法的绒线扣,将前后经缠绕在一起,一般高道数,轻薄型地毯用此工艺。
我们今天介绍的盘金毯就是采用抽绞的编织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先拉起前经,绒线从后面绕过,再拉起后经,让绒线从前后经中间反向穿过,形成一个8字,前后经被绒线缠结在一起,用砍刀砍断绒线,这样一根绒线就栽好了。一张毯子的图案就是这样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栽绒堆砌来完成造型的,有的地毯尺寸较大,需要两人至数人织做在同一个机台上,这就要求织毯工人在手法上、速度上、毯面的松紧度上都要配合一致,操作技术水平平衡,才能完成一块高质量的作品。
2、盘金
盘金和栽绒不同,金线只缠绕在前经上。在盘金前,我们先用棉线按顺时针方向将后经缠紧,这一步主要是为了保护金线的背面。缠好棉线后,再将金线按逆时针方向缠绕在前经上,织到尽头后折返回去,向相反方向重复上述步骤,这一行的金线就编织完成了。
编织的过程中,我们都要过纬线,过纬线是将一根棉线从前后经之间穿过,过纬用的棉线分为粗纬和细纬:粗纬较硬,它与经线一起起到支撑毯面的作用;细纬较软,可以增加毯子的柔韧性,避免出现毯面的弯折。完成一行的栽绒和盘金后,先过一道粗纬,用铁耙压实,开始编织侧边。方法是拉起单数经线,让棉线从中穿过,折返时,拉起双数经线反向穿过,用铁耙压实。当栽绒、盘金、侧边都织好后,这一行就完成了,拉绞棒交换前后经的位置,使得前后经和纬线、绒线、金线紧密的织结在一起。过一道粗纬再过一道细纬,用铁耙砸实,用制子测量栽绒层的厚度,剪短过长的绒线,就可以开始下一行的编织了。
经过几个星期的辛苦编织,宫毯的纹样部分完成,剩下的就是完成上方收边,方法与底边基本相似,上方收边完成后打一个结。至此,编织的工序就全部完成了。
编织是整个宫毯生产的重要环节,工人的技艺水平会直接影响地毯成品的质地,所以具备过硬的织做技艺,才能打好地毯高品质的基础。
美化
刚刚织好的毯子表面粗糙,不同颜色之间缺乏过渡,层次不分明;图案也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生气。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宫毯也是如此,这就需要通过美化整理来增强它的艺术魅力。北京宫毯的美化整理工作主要分为平毯、开荒、片剪、洗毯和修整这几个步骤,由于盘金毯特殊的质地,一般不做片剪和洗毯的处理。
美化工具
平毯机:对毯面进行总体平整。
剪活电剪子:用于雕刻纹样和投沟。
片活电剪子:分为左手剪和右手剪,主要用于凸显纹样的立体感。
手工剪子:用于修整精细的图案和弥补机械工具遗留的瑕疵。
传统的美化整理仅用一把普通剪刀完成,耗时很长,现代技术为这种传统工艺提供了电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对艺人们技艺的熟练度和精确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平毯
平毯是对整个毯面进行修整。是美化整理的第一道工序。平毯可以使用平毯机,也可以使用手工剪子。不论使用那种工具,都要求操作稳、动作轻。平毯后的宫毯,毯面平整、光滑,看不出明显道数,厚度一致。
开荒
经过平毯处理的毯子,表面就像杂草丛生的荒地,颜色显得杂乱无章,缺乏层次,影响美观,这就需要 “开荒”。开荒是为了突出宫毯纹样轮廓界沟的清晰程度,是修饰美化的关键。工人使用剪活电剪子在图案边沿和背景颜色交界的部位,修剪出一道宽度大约1毫米左右的沟。这样一来,图案轮廓一下就变得清晰可辨,色彩也显得富有层次感。开荒过程需要工人对图案配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剪要准,操剪要稳,动作要麻利,剪出的沟壑要深浅适合。
片剪
片剪是用片活剪子,将图案周围背景部分的绒线削薄,增加图案的立体感,使图案显出浮雕效果。片剪过程中,注意要顺着绒线倾斜的方向剪裁,否则就会“呛茬儿”,影响毯面平整。所以,我们一般从图案两侧,按同一方向进行片剪。越是靠近图案的部位,削的越深,深度向周围递减,形成一定坡度,以肉眼不易察觉为宜。经过片剪处理的宫毯,图案更加栩栩如生,跃然毯上。如果说编织是加法的艺术,那么片剪就是剪法工艺了。
洗毯
洗毯是美化处理中的主要环节。用清水反复洗涤,破除原材料中含有的羊毛纤维鳞片,使毯面达到丝缎般光泽的效果,更显出地毯的富丽堂皇。盘金毯由于它材料的特殊性,清洗过程损害毯子的黄金层,所以盘金毯不做清洗处理。
整修
整修通常由质检员完成,它是地毯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质检员会仔细检查每一寸毯面,剪除毯面的毛刺,弥补各道工序流程中遗留下来的质量瑕疵。 [1]
经过一番仔细的修整,一块盘金毯的制作就大功告成了。纵观整个制作过程,从图案设计再到织毯成型,是一个书画艺术和手工编织技艺完美融合的过程,美化整理又可以看作是对作品的艺术包装,每一个环节既有严格的操作规则和技术要求,也要兼顾艺术品质的考量。因为是手工操作,而且每个人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操作习惯,所以每一块手工织毯可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新潮家居装潢之风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传统手工艺织毯本身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使它具有天然的家居美化功能,更不用说它包含的艺术收藏价值。社会的发展不仅给传统的宫毯工艺带来新的工具,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创作元素。北京宫毯的图案日趋多样,一些西方现代绘画作品也被吸纳进宫毯的设计中。可以说悠久宫廷工艺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只要我们的宫毯艺术家们不断开拓新的思路,不断为这门传统工艺注入新鲜的血液,那么北京宫毯悠久的艺术传统必将继续传承下去。
现状
传承
民国后,地毯行业急速发展。据《北平市工商业概况》记载,1916年,北京市的地毯从业者在崇文门外东花市成立了地毯行业商会,其时入会者才70多家。而到了1931年,地毯行业商会会员已增至220多家,从业人员7400人。此时,北京成为中国地毯的重要产区,中国地毯成为重要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大奖
“宫毯”在出口的同时,也频频参加各国举办的博览会。1900年,北京地毯在法国巴黎世博会获得金奖。1904年,美国在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北京地毯在评比时再次获奖,由此北京的“宫毯”在国外名声大振。北京地毯生产一时供不应求,许多从业者开始在天津开办企业,于是,北京的“宫毯”技艺也传到天津。1920年代后,甚至上海都有部分企业开始仿制北京地毯供出口。
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公私合营成立了北京第一地毯厂。上世纪80年代,北京地毯行业进入全盛时期。其时成立的北京地毯公司下设11个工厂,职工多达5000多人。但也就在这一时期,机制地毯开始大量出现,全手工制作的“宫毯”受到很大影响。进入1990年代后,北京原有的8家国营地毯厂纷纷倒闭,只剩一家老厂坚持织手工地毯,能够编织手工地毯的技师大量流失。
非遗
为了保存“宫毯”技艺,2008年,“宫毯”技艺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国务院又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金丝毯
盘金丝毯属于清朝官坊毯品种之一,专供皇宫使用。多出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工匠之手。他们善于用丝线编织出密度很高的地毯,而且还用金银线与丝线合织出华丽的盘金丝毯。盘金丝毯用金为98库金,纯度相当高,金的颜色饱满柔和,能够完美衬托纹样。外边用金为74大赤金,色浅且亮,在毯面周围形成亮点,使整幅地毯显得很精神。
故宫里有保存完整的盘金丝毯,地毯五厂抢救小组的部分成员来到故宫研究到底是怎么织的,甚至用上了高倍显微镜。从2003年开始研究,到2005年第一块盘金丝毯织出来,用了两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