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三团甜瓜
一〇三团甜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一〇三团甜瓜产地属中温带荒漠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生长期间热量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甜瓜。一〇三团甜瓜色泽金黄、网纹细密、皮薄肉厚,香甜酥脆、多汁爽口,果肉橘红色,肉质松脆多汁,近皮部稍硬,皮硬有韧性,口感好,耐运抗病。
2011年08月1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一〇三团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感官特征
一〇三团甜瓜果实卵圆或圆形,果面黄色覆有绿色条带,网纹密布全瓜,果肉橘红色,肉厚3厘米,肉质松脆多汁,近皮部稍硬,皮硬有韧性,口感好,耐运抗病。
历史渊源
新中国成立前和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疆各地甜瓜生产多为农家自种自食,部分就近集市或城镇销售,种植面积比较有限。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疆各地兴建的国营农场、园艺场及生产兵团垦区团场都把种植甜瓜作为多种经营的主要项目,甜瓜生产从农户个体种植转到集体生产经营。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五十一团进入五家渠市蔡家湖镇,团部设在此地。
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〇三团开始种植甜瓜,种植甜瓜1.07公顷,占全兵团食用瓜种植面积6.67公顷的16%,主栽品种主要有黄旦子、梨瓜等薄皮甜瓜。
20世纪60年代,随着兰新铁路的通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贸及供销部门开始组织外运及出口甜瓜,从而促进了铁路沿线的国营园艺场和兵团团场的甜瓜生产。
196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〇三团从南疆引进老铁皮、大麻皮等厚皮甜瓜品种,种植面积112.3公顷。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食用甜瓜的需求量增加,甜瓜种植面积有了发展,而北疆铁路沿线的兵团农六师成为新疆乃至全国最大的甜瓜生产和出口基地。
20世纪80年代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〇三团培育出“八一香”、“网纹香”“102-2”等优良品种后,替代了原有的乡土品种。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常规系统选育的品种过渡到杂交品种,引进了新密杂6号、新密杂7号、新密杂13号、新密1号等优良甜瓜品种。
199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〇三团被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哈密瓜标准化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并获得绿色食品甜瓜证书。
199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〇三团被国家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批准为“中国甜瓜之乡”。
生产情况
20世纪80年代初,一〇三团甜瓜种植面积为351.6公顷。
2011年,一〇三团甜瓜种植面积为3333.33公顷,产量为11万吨。
产品荣誉
2011年8月1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一〇三团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一〇三团甜瓜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一〇三团甜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及“金皇后”牌商标等图案的即时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