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角菜
鹿角菜是常见海藻,藻体二叉分枝,高6-7cm新鲜时呈橄榄绿色或黄色,干燥后黑色,基部有圆锥状固定器,成熟时具有棒状生殖托,雌雄同体,生长于中潮带岩石上,在中国分布于北部沿海,可供食用。
鹿角菜为藻类植物岩菜科鹿角菜PelvetiasiliquosaTsengetC.F.Chang
嫩藻体,又名鹿角豆、鹿角棒等。藻体新鲜时黄橄色,体高6—7 厘米,可达14 厘米。上叉状分枝2—8 次。生长在中潮带的岩石上。分布在辽宁、山东沿海。鹿角菜每百克含蛋白质5.33 克,褐藻酸27.8 克,甘露醇2.7 克,碘49 毫克,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鹿角菜性味咸寒,具有软坚散结、镇咳化痰的功效。
鹿角菜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低,灰分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而膳食纤维具有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便秘、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主要价值
鹿角菜,生长在高山积雪中,不怕严寒,不腐烂变质,干菜用水浸泡后变新鲜翠绿,晶莹剔透,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功能和吸附作用,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对肠胃道疾病、糖尿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有扶正祛邪之功效,久食可增强体质,防止男女肾气亏损,精力不佳以及溃烂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