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芽茶
随州芽茶,湖北省随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随州芽茶条索挺直,芽头肥硕匀齐,银绿隐翠,清香高鲜,滋味醇和,汤色嫩绿明亮,冲泡时茶芽立于杯底,形似银剑竖立,亦像雨后春笋,蔚为壮观。
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随州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随州芽茶,外形肥硕饱满、扁平挺直,色泽银绿隐翠,泡在玻璃杯中时,茶芽立即上下翻滚,吸足水分后,颗颗立于杯底,似雨后春笋,香气泌人心脾,茶汤黄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
饮用方法
随州芽茶冲泡前应将玻璃杯用开水清洗净,同时达到温杯的效果。
随州芽茶冲泡使用的水,温度应控制在80℃左右。
随州芽茶冲泡时,先向杯内投入3—5克茶叶(可根据个人口感及杯子容量大小增减),然后向杯中注入约1/3的水,托起杯子轻摇几下,以达到茶芽迅速浸润,同时,随州芽茶的香气开始四溢,便是闻茶香的最好时机了。
待闻过随州芽茶的香气后,再向杯中注入开水,这时便可欣赏茶芽在杯中上下翻腾,轻灵起舞的美妙。同时,轻呷一口,满口清香,泌人心脾。
贮藏方法
罐藏法。容器选用茶叶专用或者其他干燥无异味的食品金属听、罐、盒,内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用方便。
塑料袋贮藏法。选用厚实、强度好、不透光、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将茶叶置于食品袋内,放入干燥剂,封口即可。
热水瓶贮藏法。可用内胆清洁、干燥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绿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
冷藏法。绿茶装入密封好的专用茶叶包装袋内,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绿茶茶叶的品质。
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位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随州年平均降水量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空气中富含氧离子。这些地理环境与小气候,极有利于芽茶的生长发育,使随州茶芽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积累期较我国东南地区同类品种延长15—20天,其香气更浓烈持久,滋味更加醇和,受光照时间影响多酚含量在11毫克/千克左右,既克服了南方光照强滋味苦涩,又避免了北方光照弱滋味平淡。
随州芽茶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北纬31°19′—32°26′的大洪山和桐柏山,两山都具有奇特的地势和复杂的地形,山脉与河流交错,山谷与坡地相衔,丘陵与平地呼应,这种地质地貌特点造就了生物多样性均衡发展,陡峭的山峰阻挡寒流和热浪,而那些缓坡丘陵极其适宜茶树的生长,为随州芽茶的良种繁育和栽培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造就了随州芽茶在外形上可塑性强,内质上乘,口感佳。
历史渊源
随州芽茶的由来最早追溯到炎帝神农氏。据史料记载,最早利用茶的为神农氏。《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神农诞生在湖北随州。他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有一天,神农在大洪山采药时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神农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后来,随州茶叶发展壮大,逐渐演变后将随州所产的这种茶叶叫做“随州芽茶”。
随州茶文化源远流长。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随州以“炎帝神农故里”之说的确立,成为中国茶的故乡。
生产情况
2009年,随州芽茶种植带动周边5000余户茶农,茶叶种植收入突破3000万元。
产品荣誉
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随州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随州芽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随州芽茶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