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黄心苕
西充黄心苕,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西充是川北的良田美地,盛产红苕,故而有“苕国”之称。这里出产的黄心红苕外形饱满均匀,外皮红色,断开处有白色浆液析出,丰富果胶造就香甜口感。剥皮后细腻的薯肉绵密细腻,香味扑鼻。将黄心红苕加粳米慢慢熬粥,香糯无比。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西充黄心苕”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外在感官
西充黄心苕薯块圆形,薯皮光滑,薯形好,外皮红色,薯肉红黄色,熟食肉质柔和、味甜,食味好。
内在品质
西充黄心苕可溶性总糖≥12%,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含量高,并含有适宜的粗纤维及硒元素,人体健康有益。
西充黄心苕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被誉为继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第七大必需营养素,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直接、有效、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
历史渊源
西充的红苕,有红皮黄心苕,有黄皮红心苕,这两种或红皮或黄皮,或黄心或红心之苕,是西充县的传统土产和特产。 [5]
清同治元年(1862年),西充县训导刘鸿(眉州人)典作《西充竹枝词》载:“喜逢嘉客火锅烧,也识鸡豚味最饶,借问平时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足见所产甘薯数量大,后经品种改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产甘薯品质上乘,因而西充县有“苕国”之称。
20世纪60年代,农作物产量低,物质匮乏,人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甘薯种植面积大,鲜薯及贮藏甘薯充当半年口粮,甘薯在西充县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当时生产上甘薯品种单一,退化严重,产量低,抗病性差(黑斑病重),贮藏烂窖严重的现象,四川省西充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甘薯育种工作,通过诱导甘薯开花结实。
1968年,西充甘薯杂交后代表现稳定,其中系谱号65—2、65—4、65—6表现好,经田间鉴定、室内考种,65—2—3、65—2—6两个株系入选。
1969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系谱编号65—2—3表现最好,经过县、地区、省三级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为科技人员和群众肯定,后定名“西充黄心”,成为大面积推广的甘薯新品种。
生产情况
2011年,西充黄心苕保护面积1.2万公顷,西充黄心苕年产量2万吨。
2018年,西充黄心苕地标产品标识及证明商标已有多家专业合作社、公司和200余户保护区农民使用,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单位面积产量1000千克。
专用标志使用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西充黄心苕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西充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充黄心苕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