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葡萄
关口葡萄,湖北省建始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关口葡萄仅在建始县花坪镇关口乡村坊村(小地名关口,位于景阳关(建平关)附近)生长,故名。果粒着生中等紧凑,每穗平均着粒数为40-60粒,果粒呈卵圆形或近圆形,果皮较薄,其色泽绿而透明,有如碧玉;其果香四溢,果肉柔软多汁,可容性固含物为16.5—18%,味甜可口。
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关口葡萄”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关口葡萄果实含糖量高,食味特征为醇香、蜜甜、柔软、可口、皮薄,成熟果粒有浓烈醇香瑰香味。
1、外在感官特征:品质基本要求果穗完整,新鲜洁净,外形美观,无任何病斑或裂口,无异常;具有本品特有的香味,充分成熟果粒≥98%;大小基本均匀,在主梗上具有均匀排列的间隙,脱粒不超过5%。
2、安全指标:符合NY/T844—2004标准规定的内容。
历史渊源
关口葡萄属白玫瑰变种,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始县志》记载建始就有栽培葡萄的历史。村坊村还保存着一颗胸径15厘米,覆盖面积近200平方米的葡萄王,种植上百年,因种植在关口下,“关口葡萄”由此得名。
20世纪20、30年代,比利时一位传教士到景阳关传教,从海外带来一株品质优良的葡萄苗送给紧邻的花坪镇长槽村12组(小地名关口)一刘姓人家。这株葡萄苗挂果后,果实如绿色珍珠般晶莹剔透,香甜可口,沁人心脾,成为当地小水果一绝。由于其适应性好,性状稳定,品质优良,为当地农户喜爱,纷纷效仿栽植,然后被引种到村坊刘家山、康家湾等地。经过数十年自然环境的淘汰和选育,形成醇香浓烈、风味独特的关口葡萄。
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农户开始将自家种的葡萄背上街叫卖,换些油盐钱。
2000年,“天二”公路的修建,给“关口葡萄”发展带来了机遇。
2001年,村坊村被确立为建始县首批10个小康示范村之一,党委政府在村坊村一组大田规范建标准园60亩,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关口葡萄”搬下大田,为规模化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2003年,靠湖北省管党费扶贫项目10万元的“输血”,镇里配套2万元,共12万元,当年村坊村就在大田发展高标准葡萄园500亩。以此为核心,带动全村406户规模发展3000亩。
生产情况
2010年,关口葡萄地理标志面积达1000亩,产量1000吨。
产品荣誉
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关口葡萄”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4年,湖北省环保厅把“关口葡萄”核心区雾雨村坊定为“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关口葡萄”被湖北省列为著名商标。
2017年,建始县花坪镇村坊村(关口葡萄)被列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