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羊肉
民和羊肉,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民和地处北温带,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湟水、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县北境和境南,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
民和肉羊背腰平直、后躯丰满、胸宽体长、肢体健壮,体型呈圆桶状,公、母羊有角基,表现出了明显的肉用羊体型特征。从饲养情况看,民和肉羊性情温顺,采食量大,爬山较强,生长发育快,反应敏捷,耐粗饲,喜合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对该地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民和羊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品质特性
民和肉羊背腰平直、后躯丰满、胸宽体长、肢体健壮,体型呈圆桶状,公、母羊有角基,表现出了明显的肉用羊体型特征。从饲养情况看,民和肉羊性情温顺,采食量大,爬山较强,生长发育快,反应敏捷,耐粗饲,喜合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对该地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气候情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北温带,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湟水、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县北境和境南,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
历史渊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养羊历史近3000年左右,长期以来,农人沿用游牧生活的优良传统发展养羊业。
2000年以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了有效解决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矛盾,结合扶贫整村推进、畜禽良种工程项目的实施,大量引进小尾寒羊,采取引种和改良相结合的方法。
2006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将土种羊改良为适应该地饲养环境的杂种小尾寒羊,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保持了小尾寒羊原有的繁殖率高、早熟、生长发育快、耐粗饲等特点。
2007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引进无角陶赛特种公羊进行杂交生产,在保持小尾寒羊多胎型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无角陶赛特肉羊肉质好的优势发展肉羊生产。
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民和羊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