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绞股蓝
绞股蓝系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3-9小叶,通常5-7小叶;小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中央小叶长3-12厘米,宽1.5-4厘米,侧生小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花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花序轴纤细,多分枝,长10-15(-30)厘米,分枝广展,长3-4(-15)厘米,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4毫米。果实肉质不裂,球形,径5-6毫米,成熟后黑色,光滑无毛,内含倒垂种子2粒。种子卵状心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两面具乳突状凸起。花期3-11月,果期4-12月。
采收加工
绞股蓝的地上部分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经霜打后枯萎,地下部分宿存。越冬后于翌春3月下旬到4月上旬萌发出土,重新生长,4-6月为生长旺盛期,7-9月开花,10-11月为果实成熟期。随着中国各地气候的差异和年变化,各个物候期的出现也有差异,一般南部早些,北部略迟。
绞股蓝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可连续收获几年。在温暖的南方一般每年可收割2次。第1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绞股蓝第2次在11月下旬。在北方冷冻地区,每年只收获1次,于10月份收获。第1次收获,用锋利的镰刀在离地面10 cm处割取藤蔓;第2次收获可齐地面割取藤蔓。爬在攀援物上的茎叶可直接拉下。收割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割后去掉杂质及时阴干,防止霉烂,然后扎成捆或装入麻袋,放通风干燥处贮存。此外,也可将鲜茎切成2~3 cm的小段放竹席上摊开阴干,阴干后装入纸盒或干净塑料食品袋内备用。一般产干货2 250~4 500 kg/ha,高产者可达7 500 kg/ha。收获2次的,在第1次收获后立即中耕除草,施足肥料,以促进老藤蔓快速抽梢生长,提高产量。
病虫防治
绞股蓝抗病性极强,一般不主张使用杀虫剂等农药,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防治,以保证绞股蓝作为天然绿色保健品的功效和品质。
绞股蓝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叶斑病,防治方法是:清除、烧毁病残株,并将田园清理干净,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绞股蓝主要的虫害有三星黄叶甲、小地老虎、蛴螬。防治方法是:冬春清除地面的枯枝落叶、杂草,消灭越冬代幼虫;人工诱捕灭虫;施用腐熟土肥,施后覆盖薄土层,减少其产卵机会。
主要价值
绞股蓝性寒、味苦,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绞股蓝皂甙,此外还含有甾醇类、黄酮类成分,以及维生素C、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铁、锌、铜等18种微量元素。由于其酸水解产物与人参皂甙的酸水解产物——人参二醇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因而被称为“南方人参”。绞股蓝有清热解毒、止咳清肺祛痰、养心安神、补气生精之功效,可用于降血压、降血脂、护肝、促进睡眠以及肠胃炎、气管炎、咽喉炎的治疗,并用于多种癌症的抗癌临床治疗。由于绞股蓝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早在1986年国家科委的“星火计划”中,绞股蓝被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2002年3月5日原卫生部又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绞股蓝还被中国各地的茶叶加工企业成功地制成绞股蓝茶在市场销售,并获得相当的市场份额和较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