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治贝母
贝母(学名:Fritillaria spp.)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鳞茎深埋土中,外有鳞茎皮;茎直立,不分枝,一部分位于地下;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对生、轮生或散生;花较大或略小,通常钟形,俯垂,辐射对称,单朵顶生或多朵排成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蒴果具6棱,棱上常有翅,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边缘有狭翅。
贝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区域、北美洲和亚洲中部。贝母约有60种,中国产20种和2个变种,按照分布区域划分,通常分为横断山区及邻近地区贝母群、长江中下游地区贝母群、新疆地区贝母群。
药材“贝母”为贝母的干燥鳞茎,在中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通常用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由于贝母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已成为产区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此外,部分贝母还有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
药材“贝母”为贝母的干燥鳞茎,在中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最早的记载当为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通常用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贝母类药材以贝母为来源,被划分为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与平贝母和安徽贝母等6种类型,其中仅安徽贝母尚未收载于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贝母药用价值最高,为贝母类药材上品,其基原植物包括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与瓦布贝母。浙贝母产量居商品贝母的首位,其基原植物包括浙贝母及其变种东贝母。伊贝母基原植物包括伊犁贝母与新疆贝母。平贝母为平贝母的干燥鳞茎。湖北贝母(鄂贝母)为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较为广泛,产量仅次于浙贝。安徽贝母为皖贝母的干燥鳞茎,为20世纪才发展的中药贝母新品种。浙贝母苦寒,多用于外感咳嗽;川贝母苦甘微寒,多用于虚劳咳嗽;伊贝母、平贝母通常均作川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