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海带
旅顺海带,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旅顺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横跨黄渤两海,处于黄渤两海对流的狭长海域内属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的暖温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适宜养殖海带。旅顺海带,菜体长度可达6-7米。叶面宽度可达50厘米,单个藻体重量约为1.5-2公斤,藻体颜色深褐色,外在特征是中带部肥厚,加工产品出成率高。食用时,口感软糯,营养丰富,是烹调、凉拌、煲汤的海产食材,为医药、化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旅顺海带”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海带体分为叶片、柄和固着器(又称假根)三部分。藻体叶片为带状,无分枝、褐色而富有光泽。叶片中间部分比较肥厚,称为中带部。中带部的两侧是两条纵沟,纵沟凸面为背光面,凹面为向光面。边缘叶片褶皱状。柄幼期呈圆柱状,变化光滑,浓褐色,成长后柄呈扁圆形,一般长5厘米-6厘米。连接叶片与固着器。固着器有多次双分枝的圆柱型假根组成,假根末端有吸盘。吸盘附着在岩石或养殖器材上,用以固着整个藻体。海带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外部形态,生态,生理都有明显差异,一般可分为六个时期:幼龄期、凸凹期、薄嫩期、厚成期、成熟期、衰老期。
历史渊源
民国十六年(1927年),海带首次从日本引入中国,逐渐适应了中国近岸海洋环境。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栽培海带,初期由于所栽培的海带皆来源于自然种群,学者们以海带整体产量为目标进行了新品种(系)的研发和培育。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国藻类学者开始探索海带新品种的研发培育。
1958-1961年,有关学者利用海带自然种群丰富的遗传基础,采用定向选育和连续自交的方法,选育出高产海带新品种“海青一号”。
2012年4月,旅顺口区工商分局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取得联系,举办了旅顺口区涉海企业融资会。
生产情况
2012年,旅顺地区有海带规模养殖及加工企业百余家,从业人员近万名,年产海带约22万吨,为旅顺地区海带养殖户增收8800万元,为旅顺地区的海带生产和加工企业增收2亿多元。
2017年,旅顺海带养殖总面积2650公顷。
产品荣誉
2009年,“旅顺海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
2010年,“旅顺海带”被评为第八届大连市民喜爱的商标品牌。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旅顺海带”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