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东昌泥塑

   日期:2022-06-15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203    评论:0    
核心提示:东昌泥塑聊城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中国泥塑艺
QQ浏览器截图20220615110133
东昌泥塑
聊城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中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用土烧制成各式各样的器具,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聊城泥塑雕像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需经多遍手序方可完成。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唐代之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
历史上聊城作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道观、寺院以及各种神庙比较多。但是聊城属于平原地带,缺少石料,加之运输等比较困难,因此,聊城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也促使聊城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根据现有资料记载,解放前聊城泥塑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城区古运河以东,小逯庄、小东关一带。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就是玉皇皋,里面有上百尊神像,是“聊城三宝”之一。
聊城泥塑雕像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需经多遍手序方可完成。首先用稻草或谷子杆绑扎好草人。再用麦糠与黄胶泥合成粗料,用料比例基本为六(糠)比四(泥)。然后造型,这遍用粗料造型的工序称谓“抓粗”。待造型干透后,再上一遍细泥,所用的材料为黄胶泥。然后是上色,先刷一遍底子色,这种底子色由水、白粉子、水胶合成,用料比例要根据雕像的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若在冬季一斤白粉子需用胶二两,夏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二两,秋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数钱即可。底子色干透后上彩,根据雕像的面目、体态、服饰的不同涂上各种颜色,经过这遍手序,一尊神像便完工了。这最后一遍工序称谓“定型”。
聊城比较著名的泥塑艺人是张安之,博平人。早在清朝道光年间便在聊城塑神像。张安之技艺高超,在造型、调色、上彩等各方面工艺精遂,堪称高手。他的门徒李振基(蒋官屯人)继承师业技艺,对雕塑工艺造诣颇深。昔日,东昌玉皇皋的神像就是出自张安之,李振基师徒之手。清朝末年胥元祥拜李振基为师,学习雕塑工艺。历经数年刻苦努力学习,身手不凡,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城内万寿观及其它庙宇的神像多由他刷新或修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前后,纪刚、李英柳拜胥元祥为师,从事雕塑型活动。一九七五年,李金良拜纪刚为师,跟随先后在县工会俱乐部设计制作了《工人阶级今昔对比老师展览》的人像的泥塑三十尊和阳谷县景阳岗雕塑《武松打虎像》的修复活动。
马官屯泥娃娃编辑 播报
聊城泥塑,马官屯泥人亦称“马官屯泥娃娃”是聊城一绝。马官屯泥人制作工艺主要集中在马官屯村,地处古运河东岸,聊城市区东南角,属东昌府柳园街道办事处辖区。 这种泥塑小巧玲珑,品种繁多,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捏制,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活头泥娃娃最受欢迎。聊城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马官屯的泥娃娃——活头的”。从中可以看出小型泥塑影响之广泛及人民群众对它的喜爱程度。
马官屯泥人究竟始于何时,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据泥塑世家的传人郑克勤介绍:“郑家祖籍山西洪洞县、先人何时迁来此地不详,捏泥人的手艺,由山西迁来时就会,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曾祖父将手艺传给祖父郑立井,祖父又给我父亲郑金香,我本人又向父亲学了这手艺,所知道的迄今已相沿四代,往上就无法考证了”。
解放前马官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从事这种小型泥塑工艺,多以此为谋生手段,属于祖传手艺的除了郑家外还有宋姓、王姓两家。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