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淫羊藿
长白山淫羊藿,吉林省临江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淫羊藿属植物全世界约有5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东和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4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80%,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地区,而长白山淫羊藿仅产于东北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年版本均作为正品药材收载。
野生长白山淫羊藿主要分布于吉林省以白山市为主的长白山地区,临江地区产量最大。这里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密林深处盛产人参、北五味子、黄芪等名贵药材,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广大的阔叶林,阴凉、湿润的气候,肥沃的腐殖质土层,散射的阳光,这些都给长白山淫羊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2006年7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白山淫羊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淫羊藿属植物全世界约有5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东和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40多种,中国是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约占世界总数的80%,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中南地区。
长白山淫羊藿,中文植物名称:朝鲜淫羊藿,或东北淫羊藿,仅产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年版本均作为正品药材收载,是东北区的道地药材。野生长白山淫羊藿主要分布于吉林省以白山市为主的长白山地区,临江地区产量最大。此外,辽宁省东部的长白山区,黑龙江与吉林交界的长白山脉仅有少量分布。
历史渊源
淫羊藿属植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亦有收载,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名医别录》《本草图经》、《药性论》、《新修本草》、《日华子本草》、《本草备要》、《本草求真》、《医学入门》等均有记述。《神农本草经》云其:“主阴痿绝伤,颈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智”。其它药书论述其可“治偏风手足不遂”,“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坚筋骨,治瘰疬,赤痈等。”其加工炮制始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制论》,已有1700年的历史。
在临江,民间应用长白山淫羊藿药用历史久远。民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庭上有位看管百草园的“花猫仙子”偷偷盗取了许多仙药撒向人间,为人们解除疾病。不料被玉皇大帝知道此事,为躲避追捕来到鸭绿江边,她带了许多仙药逃到了长白山临江境内,与青年马林结成夫妻,开始在民间行医治病谋生,就用淫羊藿治疗当时流行的风湿病。可不久她还是被发现了,在被抓到之前,她将剩下的仙药全部撒到了长白山,然后被雷击死在临江猫耳山。
临江市清朝以前旧城名“猫耳山”,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治,始称临江。在临江县志(1902年—1934年)物产篇中记载:淫羊藿,别名三枝九叶草,羊藿叶。
1989年,临江市成立了临江市中药材开发中心,与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了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中药材开发中心为龙头,基层农业站、农业所为基础的中药材生产、研发、技术推广网络。成立了临江市林地生态经济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以园艺特产局、市林业局为日常办事机构。
2003年,临江市下发了[2003]49号《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规范中药材―淫羊藿生产行为的紧急通知》,用以规范淫羊藿的生产、采收,同时对如何保持资源最大持续发展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有效地遏止了对淫羊藿的掠夺性采集,为长白山淫羊藿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同时,临江市集中科技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加大淫羊藿产品的开发和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了4家代表性企业,先后开发出以淫羊藿为主要原料的医药、保健类2个系列、4个品种的产品。
生产情况
中国是淫羊藿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亚洲是淫羊藿出口的最大市场,长白山淫羊藿生药除部分用于当地药厂原料和销往南方市场外,其余全部出口亚洲国家,主要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制品销往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由大连港出口亚洲和欧美各国。
2009年,临江市长白山淫羊藿的保护面积达6万公顷,年产70万公斤。
2012年,临江市有16个乡(镇)街均有淫羊藿分布,保护面积6万公顷,年产70万公斤,占长白山淫羊藿总产量约近70%。长白山淫羊藿是临江市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占全市出口产品的8%。其原药材年均总产值700万元、原药材及制品创汇275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市财政从淫羊藿收购、加工和经营几个环节共可获税利超过200万元。
产品荣誉
2006年7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白山淫羊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长白山淫羊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吉林省临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