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葡萄
灞桥葡萄,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灞桥葡萄可安全越冬,无需下架埋土;葡萄开花坐果期,搭建遮雨棚,以提高坐果率,减轻裂果;采用“二控二促”管理技术、质量放心卡制度等全面提升灞桥葡萄品质。灞桥葡萄主栽品种为“户太八号”,该品种根系发达,生长和萌芽力强,冬夏早熟芽成花力强,多次结果能力强,生产中一般一年结两次果,耐储运,对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等抗性较强。灞桥葡萄果穗整齐端庄,果粒黑紫,果粉匀厚,果皮适中,果肉细腻,汁多味浓香甜。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灞桥葡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外在感官
灞桥葡萄穗重450—550克;果穗呈圆锥形,整齐端庄;果刷粗长,着粒松紧适中,不易脱粒;果粒黑紫色,果粉匀厚,果皮厚薄适中,果肉与果皮易分离;果肉细腻,汁多味浓香甜。种植了包括巨峰、力扎马特、玫瑰香、户太八号在内的二十余个葡萄品种。
历史渊源
灞桥葡萄的发展始于汉代,2000年前,张骞将华夏第一株欧亚种葡萄带回丝绸之路的起点——汉长安,葡萄从此在三秦大地、秦岭北麓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规模不断扩大。
唐朝盛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文化得以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葡萄在灞桥开始普遍种植。
20世纪70年代,灞桥开始栽培酿酒葡萄。
20世纪80年代中期,灞桥区委、区政府调整发展战略,开始大力发展大粒鲜食葡萄。经过多年发展,全区鲜食葡萄栽植面积居陕西之首。
2014年,灞桥区启动国家樱桃与葡萄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国家樱桃与葡萄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是经国标委审核批准的第八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2016年11月25日,灞桥区通过国家樱桃与葡萄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建成中心示范点3个,带动发展百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20余个,省、市级现代园区15家,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家庭农场8家;建成樱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1340公顷,葡萄栽培标准化示范区350公顷;建成完善标准综合体、标准推广机制、关键点控制等体系并有效运转。 [5]
2018年08月24日,由灞桥区人民政府联合市农林委、市旅发委、市妇联、市供销联社共同举办,灞桥区农林局、灞桥区文体旅游局、灞桥区妇联、灞桥区供销联社承办的“品甜美葡萄赏金秋灞桥”2018灞桥葡萄采摘旅游季启动仪式暨灞桥葡萄推介发布会在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举行。
生产情况
2010年,灞桥葡萄总生产面积2.7万亩,年产鲜果3万吨。
2018年,灞桥区葡萄种植面积约1.06万 亩,全部挂果成熟,产量2万吨。
产品荣誉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灞桥葡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1年、2012年,灞桥葡萄获中国消费者最喜爱的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2017年08月25日,由西安市农林委、鄠邑区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鄠邑区农业局承办的2017西安时令水果“葡萄甜了”主题宣传暨全市葡萄评优大赛举办。灞桥区选送的21个参赛样品,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4项、优质奖1项。
2021年12月,被纳入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专用标志使用
(1)灞桥葡萄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者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材料。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灞桥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灞桥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者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灞桥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并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
(5)灞桥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需保存五年,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不得超范围使用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