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噉金针菜
虎噉金针菜,广东省海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虎噉村因虎啸而命名,出产的金针菜随着老一辈的口口相传而称为“虎噉金针菜”。最早源于背倚莲峰北坡的石莲庵,庵庙行者贯以金针菜为斋菜素食,在石莲庵周边的田园上开始种植金针菜,用于庵庙的自给自足,后逐渐扩散开来,在周边地区广泛种植。
虎噉一带出产的金针菜由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因素和优良的水土条件而品质上乘,营养丰富,香味浓郁,肉质肥厚均匀,口感爽脆鲜甜。其独特的声誉也传播开来,远至海内外。
2011年0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虎噉金针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性
虎噉金针菜,广东省海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主产于该县虎噉村而得名。其品质独特、口感上乘。锌含量比同类产品高109%,蛋白质高35%,维生素C高100%。虎噉金针菜营养极为丰富,它含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它不但外观好,而且品质靓、口感好,具有健胃消食、养心解忧等功效。
甄别挑选
(1)菜色:菜的色泽以金黄色为佳,深黄略带微红较次,萎黄带褐色者更次。
(2)菜条:黄花菜以条粗壮肥嫩的为佳。
(3)气味:黄花菜闻时有一般清香味的为佳,如果有硫磺味或烟味的是质量差的产品。
(4)干湿度:用手成把握紧黄花菜,松手后,菜能自动散开恢复原形的,说明菜身干,质量好,如果手捏成把,松手后仍成团形的,不能恢复原状的,说明菜湿,含水分高,容易长霉。
优质金针菜——颜色金黄而有光泽、气味清香,无青条(即色青黄或暗绿,花虚软,是由于加工时蒸制未全热所致)和油条(即花体发黑发粘,是由蒸制过熟造成),花条长且粗壮,挺上、均匀完整,干燥无霉烂和虫蛀,无异味,无杂质,开花菜不超过10%。
次质金针菜——色泽深黄而略带微红,但无青条、油条,花条略短而细,稍欠均匀,干燥无霉烂虫蛀,无异味,无蒂柄杂质,开花菜不超过10%。
劣质金针菜——色萎黄带褐,无光泽,有青条或油条,有杂质或虫蛀,有烟熏味或霉味,开花菜多,占10%以上。
历史渊源
海丰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海中“水族甚多”、“南海物丰”而得名。虎噉金针菜的起源可追溯到建石莲庵时的800多年前,当时就有零星种植金针菜用做斋菜素食,虎噉金针菜因石莲庵而增加了很多传奇色彩。据说全盛时石莲庵共有二十一间房,邑人、明朝遗臣姚恭曾在此庵隐居读书,期间就以庵内自产的金针菜为食,在当时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营养得到了保障,经过刻苦研读,终完成抗清殉国的壮举,后来文人多也慕名前来此处读书,是故又有“读书窝”之地名。
因石莲庵行者贯以金针菜为斋菜素食,故庵庙行者便在石莲庵周边的田园上开始种植金针菜,用于庵庙的自给自足,百姓中也有于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神明圣诞以金针菜为食素斋菜。随着虎噉金针菜的名气越来越大,栽种金针菜的人也越来越多,并从原来的虎噉村逐步扩大到周边的下寨、石山、松林、双河、双圳、双新6个村。这些村庄的土壤母质同源,水源同系,地处环境小气候相似,故种植的金针菜产品品质类似。
虎噉金针菜的种植生产经久不衰。近数百年来,虎噉村一带老百姓均有种植金针菜的习惯。也因为虎噉一带出产的金针菜由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因素和优良的水土条件而品质上乘,营养特别丰富,从不以硫磺等化学物料脱水保鲜,口感特别爽脆鲜甜,不带任何酸味,其身型较短粗壮,花蕾口紧闭,花粉不泄露,与周围其他区域所产的金针菜明显不同,其独特的声誉也传播开来,远至海内外,人们把虎噉一带出产的金针菜称之为“虎噉金针菜”。
生产情况
2013年,海丰县虎噉金针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30多公顷,年总产值达到1897.5万元,户均收入从4.2万元增加到6万元。
2017年,虎噉村共有285户农户种植金针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亩产值约1.6万元。
产品荣誉
2006年,虎噉金针菜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2007年,广东省科技厅将“虎噉金针菜”列入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科研项目。
2007年,虎噉金针菜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007年12月,虎噉金针菜被评为“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暨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品展示会“优质农产品”。
2008年,在全国1000多个专业合作社数百个农产品评选中,“虎噉金针菜”获“2008年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殊荣。
2011年0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虎噉金针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虎噉金针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海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虎噉金针菜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