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陶赵司茶
赵司贡茶是历史名茶,与众多的历史名人及青岩古镇文化息息相关,赵司贡茶是“文化茶”、是别具魅力的旅游商品,赵司贡茶的加工技艺是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
花溪熙皇赵司贡茶茶场是集“赵司贡茶”系列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与茶文化推广于一体的企业。茶场以“赵司贡茶”为重点,开始实施“赵司贡茶”品牌系列茶叶及“茶文化之旅”观光茶园开发项目。
黔陶乡有近3000亩的老茶园,大部分荒芜,茶场现有面积近1000亩,经过四年对其中一部分老茶园的改造、及市场拓展开发,带动了当地农民的种茶积极性,现加入赵司贡茶种植加工联合体的农户20多户,还尚在发展增加,经过四年的努力,赵司贡茶这古老的历史品牌又焕发勃勃生机。
茶园处在旅游线上,离青岩古镇8公里,离周渔璜(雍正帝的老师)故居及桐野书屋一公里,作为旅游产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计划以花溪旅游圈(青岩古镇等)为推广基地,将“赵司贡茶”品牌塑造成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赵司贡茶”--分布在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境内的黔陶村、马场村、赵司村和骑龙村海拔1300米-1500米的山坡上,自清朝以来的古茶树在田边地坎上随处可见,土壤为硅石风化发育而成的砂壤土,大部分茶园2米以下有煤层,因此赵司茶氨基酸、咖啡碱、脂类儿茶素、硒等含量较高。传统制作皆是以苔茶的嫩芽幼叶为原料,在锅内烘炒成螺旋状,色泽墨绿,沸水冲泡后渐次展开,叶片完整,绿意盎然,汤色澄碧清亮,滋味绵长、清香优雅,饮后神清气爽,满齿含香。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赵司茶,状如“万笔书天”、形同“菊花盛开”、宛如“群笋出土”,滋味柔和纯净,
品牌历史编辑 播报
赵司贡茶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黔陶就有赵司茶的种植、加工记载,赵司贡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清朝康熙帝、雍正帝、著名诗人周渔璜联系在一起。 [1] 周渔璜,名起谓,字渔璜,号桐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骑龙寨人,生于公元1665年十二月,卒于公元1714年。为清初誉满京城的著名诗人。1687年应贵州乡试第一,1694年中进士,后入翰林院,授侍读学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编修、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曾奉旨祭禹陵及明太祖陵、阅兵江淮。曾主试浙江,任顺天府学政。参加编辑《康熙字典》、《渊鉴类涵》、《皇舆春》等学术专著及《贵州通志》。周功诗及古文辞,颇负盛名。清史稿载:“贵州自以始隶版图,清诗人以起渭为冠。”周亦自豪地说过:“名传冀北三千里,地近蓬莱五尺天。”周渔璜著有诗集《桐野诗集》,备受学界推崇。史蕉钦称:“孰与夜郎争汉大,手携玉尺上金台。”贵州学儒郑珍称周渔璜为“一代文宗”,称其“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向汉大,唯渔璜公。桐野一编,眉山放翁。经纬宫商,继盛长通。”艺术大师刘海亲撰《诗人周桐野小传》,称周渔璜为“黔中诗帅” 。1701年,时任翰林侍读学士的周渔璜曾将赵司茶献给康熙帝,康熙帝饮后,赞曰:“品尝周公赵司茶,皇宫内外十里香。”从此,赵司茶成为贡品名传天下。
赵司茶不只是简单的商品,它成了负载着这一段历史的载体,它与四位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周渔潢、康熙帝、雍正帝、青岩赵状元。赵司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吸引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走上寻觅她的路途:花溪公园-青岩古镇(赵状元)-黔陶生态村、鬼架桥、桐野书屋(周渔潢及赵司茶园、布衣族风情)-高坡云顶草原(苗族风情)。赵司茶及茶园必将是花溪旅游圈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茶场“赵司贡茶”品牌系列产品主要包括青岩毛峰、花溪之春、赵司贡茶、桐野龙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