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锅子
烧锅子是一种面食小吃,属于甘肃永登地区农家经常食用的干粮之一,因它有自己的独特风味,故备受人们欢迎。
制作方式
烧锅子一般选用亡好小麦面制作,若用秦王川砂地小麦面,则风味更佳。做烧锅子先用温水把一块发面浸泡成糊,倒进面里,然后加水搅和,把面揉和均匀,软硬适度后,置于盆中,捂盖严实,放置温暖的炕头或阳光下,使其发酵。待面发好,再掺和少量干面,兑人适量的蓬灰(或碱)水,揉匀,去其酸味。揉好后,切成大小适宜的面团,揉和成形,装进烧锅,在上面打菱形刀花,盖上顶盖,埋进烧旺的火堆内。煨火堆的燃料多为骡马粪,以羊粪最佳。20多分钟起锅,一个皮色黄亮,外脆里暄的烧锅子便做成了。这是制作最简易、最常吃的一种。若专为串亲戚、探月子、看病人做的烧锅子就更为讲究,要在发面中兑和花椒和小茴香水,把发面擀薄,在上面涂抹清油,撒上苦豆或花椒叶末,卷成小口杯粗细的圆柱体,横切成三寸许的小段,之后用六个面段竖立组连成一体,装人烧锅内烧烤。这样做出的烧锅子,犹如重瓣莲花,好看好吃,味道更为醇香浓郁。若看月子,娘家人和亲戚们一定不会忘记在面里加兑红花水,卷上红花丝儿。“月婆子”吃了这香味十足的烧锅子,不但可以补养身子,而且可以化瘀、活血、通经。故而永登有“发白面、摘红花,做个烧锅子去姐姐家。姐姐家里干什么?姐姐生了外甥娃……”的童谣。
制作容器
加工烧锅子的工具为高约5寸,直径6寸许的上下两合铸铁小锅,上盖顶部拱形,外有提纽,下底平展,合缝间有重沿“子扣”,叠盖十分严实,灰土纤尘不能钻人里面。旧时,一些农家买不起铸铁烧锅,聪明的农妇,就用一片光滑的小石板做底,上面涂抹清油,放上面团,上面扣一个小砂锅,同样可以烧烤出味美可口的烧锅子来,用石板沙锅烤烧锅子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永登农家除普遍使用铸铁锅外,时下兴用传热快、导热均匀的铝制烧锅。铝锅用起来省燃料、省时间,更受农民欢迎。
其他解释
方言。叽哩呱啦的斥骂声。亦指爱叽哩呱啦地斥责别人的人。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叫他去说呀,管保说不到三句话,她妈就用一大堆‘烧锅子’骂得他闭上嘴。” 赵树理 《有没有面》:“ 常有理 气得把头歪在一边,指着 有翼 骂:‘你这小烧锅子给我过过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