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品

   日期:2023-02-13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54    评论:0    
核心提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品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
2023-2-13 9-00-28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品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棉麻纺织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唐代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明显提高,清代达到繁盛时代。
一、介绍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棉麻纺织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唐代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明显提高,清代达到繁盛时代。2006年5月20日,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历史渊源
宋末元初,黄道婆回到故里松江府乌泥泾镇。将海南的棉纺织技术与江南原有的先进麻纺和丝织技术相结合。经过革新与创造,形成了一套与棉纤维相适应的手工棉纺织工艺与工具。促进了以松江为中心的江南棉纺织业的蓬勃发展。黄道婆及手工棉纺织技术和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经历了革新、发展、鼎盛、衰退和转型阶段。
 
三、工艺特征
黄道婆借鉴和汲取“崖洲被”的经验和技术,在汉族民间传统织造工艺基础上,发展了手工棉纺织的色织和提花工艺。色织,是指织布所用的棉纱都事先染上各种颜色的色纱;提花,是指在织造过程中,利用经纬纱的色彩或组织结构的变化,织出各种不同的复杂花样。“错纱”是不同色彩的经纱在牵经时交错排列;“配色”是不同色彩的纬纱在织造时交替织人;“综线、挈花”,利用束棕提花装置,织造大提花织物。而“折枝、团凤”一般用提花装置,“棋局”是用色织技术实现的。黄道婆运用色织和提花织造工艺织成“乌泥泾被”。
四、工艺流程
黄道婆革新创造,不仅改进了生产工具和制棉织造技术,同时形成了由碾籽、弹花、纺纱到织布比较完整系统的工艺流程:头道工序轧花机,二道工序木椎拨弓弦,三道工序梳搓成棉条,四道工序摇转纺车纺成纱,五道工序牵挽成经线,六道工序上浆等,形成了一整套13世纪先进的棉纺织技术的工序。
 
五、传承价值
黄道婆的棉纺织技艺改变了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改变了江南的经济结构,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江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也因之有所改变。可以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是中国纺织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六、国际影响
17世纪初中国棉布经由澳门销往南洋的望加锡和交趾支那,以及日本。18世纪30年代,在中印贸易中,棉布一直占据首位。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把中国棉布运销英国还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8世纪50年代以后,西班牙、荷兰、法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也开展运销中国棉布,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中国棉布的主要买主。荷兰、法国、丹麦、瑞典、新西兰、意大利等国,由广州进口棉布。美国商船在1804年至1829年从广州进口棉布,大部分运回本国出售,小部分转销欧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马尼拉、夏威夷等地。
 
七、文化轶事
据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创始人是黄道婆。小时候,她给人家当童养媳,由于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她勇敢地逃出了家门,来到了海南岛的崖州(今海口市)。从此,她在海南岛居住了30多年。她在崖州期间,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掌握了先进技术,元贞年间,她把在崖州学到的纺织技术带回故乡逐步加以改进和革新,提高了纺纱效率,使家乡以及江南地区的纺织水平有所提高。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