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特产-松花砚
松花砚,吉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崇于清朝,自清末后便销声匿迹,1979年发现旧矿,重放异彩。其中以“松花静水”、“松薄荡水”、“绿静”最为名贵,以“龙眼”、“凤眼”、“赤柏纹”、“紫袍绿带”最为奇特。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词:“松花江石砚与端砚齐辉。”书法家赵朴初写诗赞美它:“色欺洮石风漪绿,神奇松花江水寒。”文物鉴赏家傅大卤称颂它:“洮河无此润,端溪无此坚。”日本书法家则把它誉为“东方至宝”。
2011年0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松花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综述
松花砚是由产自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松花石雕制而成。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崇于清朝。松花砚以其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的特点深受帝王喜爱。康熙帝对松花砚十分欣赏,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并赞誉松花砚:“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溢毫,故其宝也。”
感官、质量和理化等特色
根据松花石硬度、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冻融压缩强度、防腐能力等独特物理化学组织,加之主要矿物成分微晶方解石、颗粒细小(大都小于0.01毫米)、结构分布均匀等特性,所制的松花石砚润色饱墨。早在前清就备受康熙、乾隆二帝宠爱,封为“御砚”,设专门造办处进行督造专司皇家御用,以地区广义松花江名称御封名“松花砚”,并作为重要礼品馈赠大臣和友邦之国。
历史渊源
松花石雕砚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松花砚最早始于明末,盛于满清。
传说早年有一举人用松花石做砚,进京赶考时,寒冬研墨不冻,考官报以朝廷,康熙钦点一方并予以亲检,果然起墨益毫,且石色如雪中翠松,甚是喜爱,即命内务府砚工用松花石琢砚,康熙验后,大加赞赏,并赐封为“御砚”。
由于松花石产在被满清皇帝视为龙脉的长白山,因此松花石的开采,只能由皇宫的“造办处”有权进入长白山采集石料,同时设置了松花砚作,成立了专司衙门从事松花砚的设计、雕制和保管。新砚制成后,康熙亲笔题写了“松花石制砚所”,并给松花砚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除了御用外,松花砚还作为奖品,奖赏重臣、激励皇子上进。
雍正即位后,在造办处内增设了一个松花砚作坊,征调三名琢砚高手入宫,专门从事松花御砚的制作,使得松花砚成为内务府的大宗御品。雍正对松花砚的御题是“以静为用,是以永年。”
乾隆将松花砚作为“天赐圣物”,将其祖父、父亲以及自己钟爱的六方松花砚载入《西清砚谱》之首。这时期的宫廷内,松花砚的制作达到空前的规模,并对长白山实行封禁,合并砚作,查封库内材料,没有旨谕不得动用。乾隆认为,松花砚完全可和端砚媲美,甚至好于歙砚。称赞道“松花玉,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在《格致镜原》一书也有对松花砚赞美之词:“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据统计,清宫廷共造二百八十余方松花砚,现北京故宫仅存八十余方。
松花砚的石料被封禁,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其详细的来龙去脉,许多人寻遍白山松水,也找不到松花石的原采集地。1979年,吉林省地质工作者根据《砚墨新语》书中的“满洲砚石”篇描写的“松花江沿岸砥石山产粘板石……”,在通化市浑江边的磨石山仙人洞和湖上坑发现了古采石场遗迹和废弃的松花石材,经专家鉴定,新发现的松花石从颜色、纹理、硬度、击声以及物理化验等方面,均与失传的松花石相同。
生产情况
2014年,通化市经营松花奇石和松花砚的业户已达420余户、个体作坊30余家,销售松花石砚店铺网点30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6户;白山市加工松花奇石和松花砚的业户已达146户,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11户,不同规模的松花石产品展馆500余家。
产品荣誉
2007年,松花砚雕刻技艺列入吉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通化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文房四宝协会命名为“中国松花砚之乡”。
2011年0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松花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松花砚(松花石砚)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松花砚(松花石砚)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