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特产-米肠
糯米肠 是一种富有创意的米类加工品,也称为米肠,见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等地,在台湾(台湾话: chu̍t-bí-tn̂g,秫米肠)是很普遍的一种小吃。
糯米肠一般是将调味后的糯米塞入洗净后的猪大肠,携带方便,利于保存,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中国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与锡伯族人也喜欢糯米肠,但不一定用猪肠。
在中国北方以及闽南或台湾地区,由于处理的过程,可能将米肠或香肠类食物的称呼为灌肠。
生产制作编辑 播报
糯米肠隶属于广义的香肠,不过内馅以糯米为主。生的长糯米经过浸泡后与绞肉、虾米、红葱头一起快炒,并加入酱油、米酒、盐等调味,成为糯米内馅。之后再将糯米内馅灌入处理过的猪大肠或其他动物的大肠中,即是所谓的糯米肠,然后再予以蒸熟,便可食用。一条糯米肠长度通常约为10至15公分,直径则在3公分至4公分之间。
食用指南
糯米肠的吃法很多元。早期糯米肠都以蒸煮为主,之後再切为若干小片,沾甜辣酱、蕃茄酱或酱油膏等调味料食用。但随著台湾盐酥鸡摊位兴起,糯米肠也经常油炸后再切片食用。而大肠包小肠流行后,糯米肠又被赋予新生命,扮演美式热狗中面包的角色,经过炭烤之后切半,夹入台式香肠。
历史文化
糯米肠起源于中国盐源县泸沽湖畔,据说在那里的人在杀猪后会将半熟米、血、盐、猪油、花椒、五香等混合物装入猪的大肠或者小肠内,卷成圈后再煮熟,以此赠送家族亲朋。许多地方过节招待朋友也会准备糯米肠。部分北方地区会当做零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