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特产-清远黑山羊
清远黑山羊,广东省清远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清远黑山羊全身被毛短、黑色光亮;鬐甲高于十字部,头呈三角形,蹄只粗壮坚实;公羊羊角粗大,耳大下垂,下颌有髯;母羊羊角较小、呈镰刀状,尾短且上竖;肉肌纤维细,口感鲜甜,硬度小,肉质鲜嫩,膻味极小;屠宰率为45%左右,营养丰富,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清远黑山羊”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外在感官特征
清远黑山羊全身被毛短、黑色光亮;鬐甲高于十字部,头呈三角形,蹄只粗壮坚实;公羊羊角粗大,耳大下垂,下颌有髯;母羊羊角较小、呈镰刀状,尾短且上竖。成年出栏体重30—40千克,属中等体型。
内在品质
清远黑山羊羊肉肌纤维细,口感鲜甜,硬度小,肉质鲜嫩,膻味极小;屠宰率为45%左右,营养丰富,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清远黑山羊分布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结合部的清远市,南连广州、佛山,北接湖南、广西,东及东北与韶关市相邻,西及西南与肇庆市为界;养殖通常选择远离居民区,放牧方便,植被种类丰富,有能直接饮用的山泉水的山地和丘陵作为放牧区。羊舍以吊脚楼式为主,大多采用“坐山建栏”。
历史渊源
清远黑山羊养殖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民国29年(1940年)连南瑶族自治县已有山羊饲养的记载口。
建国前,英德第一区各乡(今望埠、沙口、横石塘、连江口、黎溪等镇)有大量草场适宜牧羊,经记载,当时有大量牧民将山羊发售至省城国。
建国后,根据清远北部地区牧草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当地政府的带动扶持下,阳山、连南、连州、英德等地开始引进山羊饲养团。
20世纪60年代初,从浙江省引进一批湖单,分布在阳山、连州和清新等地。
20世纪70年代初,阳山县从山东引进青山羊60多头,分散在黎埠、岭背、江英、青莲、东山、黄坌、七拱、新圩、太平、附城等“公社”饲养。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以连州市、阳山县、英德市、清城区为重点的山羊主产区山羊养殖成为清远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生产情况
截至1979年,阳山县饲养清远黑山羊的数量增加到1.02万头,山羊饲养量达到了高峰。
1997年,清远黑山羊存栏量达到2.68万只,出栏量2.08万只。
2014年9月,清远全市共有山羊养殖户938户,存栏达12万只,50只以上的养羊户占饲养总数的85%以上 。
2016年,清远黑山羊年出栏9.4万头左右,年产量1700吨。
2018年,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清远黑山羊养羊量达2600多头。
产品荣誉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清远黑山羊”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专用标志使用
保护区域内的清远黑山羊养殖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需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清远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提出申请,按照本规范要求生产,并按照《清远黑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清远黑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