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特产-茶亭沟红薯
茶亭沟红薯,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登封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干湿度差大,有利鲜食红薯作物的生长。茶亭沟红薯外形品质特点:薯形周正小中块,平均薯重150-750克;无畸形薯,薯形呈长圆形或长椭圆形,无圆形、球形或碓形;薯皮完整鲜艳光滑干净,无病斑、虫驻,无发黑斑、脱皮、檫伤,无冻坏、霉变,分蛋黄、紫红、鲜红、紫黑多个色泽。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茶亭沟红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品质特性
茶亭沟红薯外形品质特点:薯形周正小中块,平均薯重150-750克;无畸形薯,薯形呈长圆形或长椭圆形,无圆形、球形或碓形;薯皮完整鲜艳光滑干净,无病斑、虫驻,无发黑斑、脱皮、檫伤,无冻坏、霉变,分蛋黄、紫红、鲜红、紫黑多个色泽。
营养价值
茶亭沟红薯个头大、风味佳,是保健和食疗的佳品,常食有健脾胃、补肝胃、防癌、延长寿命和美容之功效,被营养学家誉为均衡的绿色保健和益寿产品。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茶亭沟红薯的检测结果显示。
历史渊源
红薯传入中国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吕宋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
清雍正(1678-1735年)、乾隆年间(1711-1799年),红薯引入河南。
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红薯是群众的看家粮食,故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美誉。
解放初期,为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沿用茶亭沟村的老传统,号召和扶持种植红薯,红薯种植规模开始扩大。
生产情况
2009年,告成镇“茶亭沟红薯”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2013年,茶亭沟红薯的产地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1000多万公斤。
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茶亭沟红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