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特产-鲁西牛
鲁西黄牛为山东地方良种牛,以役肉兼用著称。清末民国时期,境内即有饲养,主要分布在东阿、阳谷、冠县、莘县等县。建国后,逐渐优选繁育良种及鲁西黄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品种。被毛多为黄色、淡黄和红棕色,一般具有眼圈、嘴圈和腹下部毛色较浅的特征。性情温顺,耐粗饲,体驱粗壮,腰背宽平,形体结构匀称、紧凑,前驱肌肉发达。一般成龄牛的体重350~550公斤,乘挽力200~300公斤,最大乘挽力为其体重的6 5%。育肥膘牛屠宰率为54~58%,净肉率达44%,肉质细嫩,层次均匀,味道鲜美,为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山东膘牛"称誉。其繁殖力较强,公牛2~2.5岁龄即可配种,利用年限一般为5~7年;母牛初配为1.5~2岁龄,妊娠期285天,终生可产犊10~12头。鲁西黄牛后驱狭小,肌肉不够发达,随着肉牛及其冷冻精液的引进和人工受精的推广,逐步得到改良。
2012年08月0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梁山县农村能源管理站申请的“鲁西黄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鲁西黄牛体躯结构匀称,细致紧凑,为役肉兼用。公牛多为平角,母牛以龙门角为主。垂皮发达。公牛肩峰高而宽厚。胸深而宽,体躯明显地呈前高后低的前胜体型。母牛鬐甲低平,后躯发育较好,背腰短而平直,尻部稍倾斜。被毛从浅黄到棕红色,以黄色为最多,一般前躯毛色较后躯深,公牛毛色较母牛的深。多数牛的眼圈、口轮、腹下和四肢内侧毛色浅淡。俗称“三粉特征”。鲁西黄牛体驱高大,公牛体重可达800-1200千克,高度170厘米-190厘米。
营养价值
鲁西黄牛体最大的价值在于肉用,肌纤维间均匀沉积脂肪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肉质刨面呈雪花状,红白相间,鲜亮美观,肉质松软、细腻,营养丰富,风味鲜美可口独具特色。
历史渊源
鲁西黄牛在历史上是役肉兼用型,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完全转变为肉用型。
2003年以来,梁山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优质鲁西肉牛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课题。
2004年4月8日,山东省成立了鲁西黄牛育种协作组。
2005年8月13日,中国畜牧协会牛业分会设立鲁西黄牛产业联合会。
生产情况
截至2012年,鲁西黄牛保护区域内鲁西黄牛规模养殖场5家,存栏15000头以上。
产品荣誉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鲁西黄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鲁西黄牛地域保护范围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鲁西黄牛地理标志,须向梁山县农村能源
管理站提出申请,并按照梁山县农村能源管理站制定的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地理标志,统一采用“鲁西黄牛”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