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特产-莞草编织
东莞市地处珠江、东江出海口的水乡地带,江河与海潮在这里交汇,咸水与淡水交替冲灌,最适宜水草生长,其质地柔软坚韧,是编织草席的上好材料,被称为莞草,成为东莞著名特产。莞草编织技艺源远流长,当地出土的战国墓砖,已有清晰工整的席纹,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座席,历史学家考证即为莞席,南北朝的《宋起居注》也有“广州刺史韦朗,作白莞席三百二十领”的记述,均印证莞草编织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近代以来,当地水乡更大量种植莞草,编织品远销欧洲、美洲、澳洲及东南亚。上世纪60至70年代,是莞草编织的鼎盛期,其成品大宗出口,畅销之盛在广东并不逊于丝绸织物。
莞草编织,流传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传统技艺,广东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莞草编织主要分布于东莞市厚街、道滘、虎门、莞城、望牛墩5个镇区,产品有草绳类、草辫类、绳席类、草席类等多个种类。
历史渊源
东莞市地处珠江、东江出海口的水乡地带,江河与海潮在这里交汇,咸水与淡水交替冲灌,最适宜水草生长,其质地柔软坚韧,是编织草席的上好材料,被称为莞草,成为东莞著名特产。莞草编织技艺源远流长,当地出土的战国墓砖,已有清晰工整的席纹,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座席,历史学家考证即为莞席,南北朝的《宋起居注》也有“广州刺史韦朗,作白莞席三百二十领”的记述,均印证莞草编织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近代以来,当地水乡更大量种植莞草,编织品远销欧洲、美洲、澳洲及东南亚。上世纪60至70年代,是莞草编织的鼎盛期,其成品大宗出口,畅销之盛在广东并不逊于丝绸织物。
文化特征
草席是莞草编织技艺的代表,尤以厚街的芥黄席最为著名,其制作包括挑草、染草、晒草、行绠、织席、剪席、拍席、统席九道工序,其中的行绠、织席是关键技术。厚街席子属机具编织,行绠是于织席机上,用麻绠按织席垢上的长孔和圆孔编成一道道的绠绳,将席垢固定,织长席需用长机行绠,短席则用短机;行绠后即可织席,由2人操纵,按照设计图样,用染色水草在织席机上编织草席,熟练的技术工人一般每天可编织5张。厚街芥黄席花纹图案丰富多样,潮湿气候不易发霉,经久耐用而不褪色。近几十年来,莞草编织技艺又有新的发展,草席类增添了提花席、米花席、方席、蒲团席,还有草蓝、草盒等新品种。
传承保护
随着塑料制品逐渐取代传统草编制品,如今东莞的手工莞草编织业已几乎完全停产,连传统的编织品在当地已难以寻找,莞草编织技艺正濒临危亡,急待抢救和保护。
莞草编织主要分布于东莞市厚街、道滘、虎门、莞城、望牛墩5个镇区,产品有草绳类、草辫类、绳席类、草席类等多个种类。草席是莞草编织技艺的代表,尤以厚街的芥黄席最为著名,其制作包括挑草、染草、晒草、行绠、织席、剪席、拍席、统席九道工序,其中的行绠、织席是关键技术。厚街席子属机具编织,行绠是于织席机上,用麻绠按织席垢上的长孔和圆孔编成一道道的绠绳,将席垢固定,织长席需用长机行绠,短席则用短机;行绠后即可织席,由2人操纵,按照设计图样,用染色水草在织席机上编织草席,熟练的技术工人一般每天可编织5张。厚街芥黄席花纹图案丰富多样,潮湿气候不易发霉,经久耐用而不褪色。近几十年来,莞草编织技艺又有新的发展,草席类增添了提花席、米花席、方席、-席,还有草蓝、草盒等新品种。
随着塑料制品逐渐取代传统草编制品,如今东莞的手工莞草编织业已几乎完全停产,连传统的编织品在当地已难以寻找,莞草编织技艺正濒临危亡,急待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