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水蜜桃
提起中山公园水蜜桃,恐怕很多老青岛都会立刻溢口水。这也难怪,要知道早在半个世纪前,这可是青岛鼎鼎有名的优质水果,曾一度远销京津。不过,当年青岛的市区小,所以即便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吃到如此美味亦并非难事。如今,别说吃,就是见到也很难。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恐怕大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中山公园水蜜桃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当时,青岛出产较多的水果为苹果和梨,但由于土质不甚相宜,果实质量不高,价钱也不是很好。为此,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林事务所建议在青岛种植桃树,原因是成本低获利快。为在全市推广种植桃树,农林事务所于1932年组织编写了《桃树栽培法》发给青岛的果农,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种植、施肥、接木、修剪、挂袋、除虫、采收、包装等。为调动果农的积极性,该书还介绍了如何计算种桃收益。
在农林事务所的推广下,30年代初,青岛郊区开始广泛种植水蜜桃。农林事务所也在中山公园东南角开辟了一大片桃园,作为示范基地。只是未想到,因桃树长势旺、产量高、果质好,非常热销,成为该所日后的主要经济来源。据档案载,中山公园水蜜桃共有三个品种,分别是七月底成熟的早生玉露、八月下旬成熟的上海水蜜桃和八月底成熟的晚生玉露。这些水蜜桃除分发给农林事务所工作人员及各机关外,其余全部出售,除在本市各大市场销售外,还远销京畿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公园水蜜桃仍为市民所喜爱。由于加强了技术管理,水蜜桃的产量年年增加,质量也年年提高。1954年,中山公园水蜜桃大丰收,个儿特别大且蜜汁多、格外香甜。当年的中秋节前,公园专门采购了一部分上海水蜜桃和晚生玉露供应市民。
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山公园的桃园还成了中学生学农基地,到公园给桃树施肥,是当年“学农”劳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如今,中山公园的水蜜桃仍是青岛夏季水果中的珍品,只是种植面积和产量大不如从前。据报载,2006年,中山公园水蜜桃园有五十亩,年产近五千公斤。不过,因这种桃子久负盛名,成熟后等不到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也是众多市民无福品尝中山公园水蜜桃的主要原因。
吃不到也看不到的中山公园水蜜桃,它的样子和味道只能口口相传,这使得它多少有了一些神秘感。据品尝过的人说,中山公园水蜜桃一个就有半斤重,大小有些像莱阳梨。至于它的味道,则是肉嫩多汁,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据说,中山公园水蜜桃之所以香甜味美,既得益于专业的培植技术,更得益于桃园本身的土质和太平山上的流水汇聚而成的公园内湖水质。不过,也有人直言不讳地说,它的味道没有传说的那么玄,其美味更多源于没有化肥和农药的侵害。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中山公园水蜜桃更像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过,如能在桃花盛开之时,漫步至林木深秀的太平山下,一睹被守护神般的青岛电视塔所呵护的桃园,欣赏那如彩云般的桃花,也是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