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县特产-肃宁裘皮
肃宁裘皮,河北省肃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肃宁皮毛产业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毛皮动物养殖、市场集散、原皮鞣制染色、裘皮加工、制衣制件、成衣销售、出口贸易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涵盖皮革服装、裘皮服装、尼克服等几大系列产品,水貂服装毛绒丰足、针毛齐全、色泽光润、板质良好;貂绒服装轻盈精美、轻柔顺滑。
2015年02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肃宁裘皮”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肃宁是中国裘皮之都,在独特的地理条件下用特殊工艺制作的“肃宁裘皮”(貂皮、狐狸皮、貉皮)具有轻柔美观、色泽艳丽、舒适保暖、无灰无异味、穿着大方等特点,堪称“裘皮软黄金”。
肃宁拥有全国最大的貂、狐、貉原皮交易市场,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裘皮服装交易市场—中国裘皮城和华斯国际裘皮城。肃宁大力发展毛皮特种动物养殖,并将裘皮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被评为“国家级貂狐貉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以尚村镇为中心的裘皮加工市场提供了充足货源。肃宁裘皮质地优良,款式多样,色彩缤纷,制作精良。
历史渊源
肃宁毛皮产业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通过历史的积淀,肃宁的毛皮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肃宁县皮毛业迅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原皮购销”阶段;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市场流通+革皮加工”阶段;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市场流通+裘皮加工”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皮毛业成为肃宁有别于其他皮毛加工地的发展优势。
2010年,肃宁县省级毛皮质检中心成功获批。
2013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于批准肃宁建设国家级毛皮产品质检中心,可为裘皮服装提供权威的检测数据和毛皮标准的制定。
2016年,肃宁县出台了《肃宁县毛皮产业三年(2016—2018)发展规划》,明确毛皮产业重点实现“3个转变”: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由粗放发展转变为绿色环保发展,由外销为主转变为内外销并举。
2016年12月,肃宁县获批创建“全国裘皮服装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生产情况
2015年,肃宁县毛皮珍稀动物养殖年出栏量达200万只;规模养殖场25家,养殖专业合作社82家。毛皮产业产值完成150亿元。年加工貂、狐、貉和獭兔等各类皮张8000万张,鞣制和染色的质量稳定、丰满柔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裘皮服装加工企业200余家,产品主要有貂、狐、貉、獭兔等各类裘皮服装服饰,年加工裘皮服装服饰500多万件,从业人员达3万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河北省著名商标5个,真皮标志企业12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可达到2.5亿美元,同比增长3%。 [8]
2017年,肃宁裘皮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原皮交易居中国首位,年交易量1.8亿张,年交易额250亿元,占全国年交易量70%;成衣年销售60余万件,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裘皮服装贸易中心,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外贸出口2亿美元。
2018年,肃宁县裘皮服装加工、销购企业达到13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已形成毛皮动物养殖、市场集散、原皮硝染、研发设计、服装加工、内外贸易完整的产业链条。肃宁裘皮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8个,省名牌产品5个,13家企业佩挂“真皮标志”,1家企业获得“中国裘皮名装”称号,裘皮产业被列为沧州市“18+7”特色产业集群。
产品荣誉
肃宁县先后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国家级标准化特种动物养殖示范区”,被中国皮革协会命名为“中国裘皮基地”,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裘皮服装加工出口基地”。
2005年10月,肃宁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命名为“中国裘皮之都”。
2015年02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肃宁裘皮”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7月27日,肃宁裘皮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专用标志使用
肃宁裘皮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北省肃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肃宁裘皮的检测机构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