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特产-潮汕嵌瓷
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三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也是传统文化中稀有的特艺品种。以绘画为基础,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建筑装饰艺术,建筑物的装饰品或供欣赏的摆设,被誉为“永远亮丽的艺术”。
潮州嵌瓷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在民间使用。旧时民间雕塑处于兴旺时期,开始用瓷片剪裁成简单的花卉镶嵌在建筑物上。清代,潮汕各地盖祠堂和建“四马拖车”等豪宅民居风盛,装饰于建筑物之上的嵌瓷工艺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011年,潮州嵌瓷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获得潮州嵌瓷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嵌瓷成因
嵌瓷是利用废瓷片嵌贴在建筑物屋脊,墙体,达到装饰目的一种传统民间美术。嵌瓷有圆雕,浮雕,平面装饰等几种形式。在明末才出现,有三点成因:
一是潮汕地区经唐、宋、元、明的历史变革,历史悠久,物产富庶,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民俗风情日益丰富,为嵌瓷装饰艺术的产生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潮汕平原多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同时,地方特色浓郁的潮州木雕在技法上娴熟细腻,主要用于民间建筑室内装饰,可是木雕不宜暴冷暴热和干湿不匀,因此,它只宜作为室内雕刻,不适合室外装饰,这样使嵌瓷具有木雕不能代替的功能。
三是在明代以前,陶瓷的色彩是比较单调的,只有发展到明代,特别是嘉靖,万历时期,出现了“五彩瓷”。为陶瓷装饰开拓了新天地。嵌瓷需要丰富的色彩,彩瓷工艺的发展为嵌瓷产生提供必备条件。
特点题材
嵌瓷的艺术特点是:构图雄伟,色彩绚丽,形象生动,质地坚实,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褪色,被誉为“永远亮丽的造型艺术”,与潮州木雕、潮州石雕并称潮州古建筑的三大装饰工艺。表现手法与石雕、木雕相似,有平嵌、浮嵌、圆嵌 (立体)等。
智慧的潮汕人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在题材选取上表达了美好吉祥意愿。题材内容力求丰富多样。人物题材有神话传说,传统戏剧和民间故事。另外,潮汕民间对内容的安排搭配上很有讲究,装饰对象与装饰内容意蕴力争相互统一。这些丰富的题材,同样来自潮州传统的木雕,金漆画,还受到绘画艺术,瓷器装饰以及丝织品图案的影响。
制作过程
嵌瓷的主要材料是瓷片,及纸灰泥,纸灰泥的成份是熟石灰加毛边纸,经捣练,过筛,陈腐后就可以使用。另外,还有红糖桨和几种耐腐蚀性氧化物颜料。
嵌瓷所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有粉手,剪钳。剪钳是嵌瓷中最重要的工具。另外,备有一块磨石和几支毛笔,其它工具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根据创作的含意,构图和要求,胸有成竹地进行创作。先用纸灰泥堆塑成所要表达对象的大体形,然后将瓷片钳剪成所需要的形状,再在瓷片背面涂上纸灰进行嵌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