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区特产-后陇红番薯
后陇红”番薯亦称为“后陇红心仔”番薯,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后陇村。
后陇(亦名鹤陇)自然村创建于宋代。明代嘉靖初年,后陇村农民苏阿礽从当时的潮州府辖地潮阳县陂头村移植来的“陂头黄”番薯,由于土质不同,原来的“陂头黄”薯质发生变化,薯皮由淡黄色变为赤色,薯肉也由桔黄色变得红若辰砂,原本烂口的薯质变得润而柔,极其耐煮,不香不甜的味道也变成香似菱荷,还带有几分蜂蜜的甜味。自此,“陂头黄”变成了“后陇红”。
基本简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后陇村学子苏志仁中甲辰科进士,授池府推官,不久又迁升入朝任中宪大夫吏部主事,成为潮州府历史上著名的七俊贤士之一。一次,他从京城回故里省亲,特意带上一篮“后陇红”回京,在其华诞之日,做为宴会的一道菜请六部官员,百官品尝后,无不交口赞叹。一时间,“后陇红”名噪京华,誉满朝野。
很快,嘉靖皇帝、明世宗风闻“后陇红”的美名,也品尝了这种番薯,末了,喷喷叹道:“后陇红真是稀世佳珍也”。此后,“后陇红”就被钦定为朝贡礼品而闻名于世。据说明代朝廷的大内贡品录及潮州府的地方志均有明确记载。
时至1960年,被选为上京参观团代表的后陇村人苏杜清,也将“后陇红”作为礼品敬赠毛泽东主席。名人品尝“后陇红”的轶闻历来颇多,清末,广东虎门要塞提督方耀莅临潮州时,品尝“后陇红”后也大加赞赏。广东省特级厨师朱彪初编著的《潮州菜谱》一书中,将以“后陇红”为主要原料烹饪的菜收录为高级宴会甜菜菜谱。
“后陇红”番薯的吃法是煮成甜品。具体的做法是先去皮,然后切片、再浸水、晾干,之后连糖、水、薯片一并下锅,用慢火熬上一天,吃起来感觉柔润、细腻、香甜无比。至今,后陇人在与亲友往来中送红心薯也是一种时尚,旅居海外的乡亲回国时更不辞辛劳将这些又沉又重的番薯带到异国他乡。
特产说明
潮安县凤塘镇后陇自然村出产的“后陇红心仔番薯”(俗称“后陇红”),属名优地方土特产,其薯肉红若辰砂,香似菱荷,还带有类似蜂蜜的甜味。而且久煮更柔润,不易烂哩。收获后的后陇红番薯,薯块连同根部一起保存,挂在梁上使之通风透气或窖藏,保存经年,味道最好。据说它曾做为贡品朝贡嘉靖和乾隆皇帝,也曾做为礼品赠送毛泽东主席,可谓名闻遐尔!
后陇红番薯的正地道产地在后陇村山前那片“石龙”旱地,极品圣地是饭包山感天大帝庙前的三分六厘(一说三分)地。此地出产的后陇红番薯,薯质最佳。据传,朝贡嘉靖和乾隆皇帝及赠送毛主席的后陇红都产自此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广东省特级厨师朱彪初先生的大作《潮州菜谱》,有一味高级宴会甜菜“甜五仁地瓜”,原料就是特选后陇红番薯600克,配以核桃仁等“五仁”,加上白砂糖和冰肉小丁、生葱花,经炸、炒、煮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