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特产-桥林汤包
桥林汤包,闻名遐迩。皮薄,馅多,味美,油腻外溢。吃时,先吸其油汤后,然后再细细品之。汤包选料最为讲究,先将猪肤(猪皮)炖成浆糊状,再把鲜肉碾细,配成馅(注意佐料)包好,放人小竹笼里,猛火蒸透即成。
汤包是包子的一种,在中国中部、江南等一些地区较为盛行,以汤多为主要特点,以“小巧、皮薄、馅大、肉鲜、味美、汤汁充盈、清香利口”而著称,与小笼包系出同门。
上海汤包的特点:做工精细,小巧玲珑,皮薄,馅多、虾肉、蟹肉,不论是哪一种馅,都咸淡适中,口感极好。每一小笼内一般放十个汤包,用松针铺底,不粘皮、又清香,端上桌后,观其形、闻其味,食欲大增,咬开皮,包内有少许油水,故称“汤包”。
相关区别
汤包与小笼包的不同之处:
小笼包,顾名思义,是放在小蒸笼里蒸的,分2种:1.有汤汁的,加入了皮冻,叫小笼汤包。皮又薄又筋道,半透明,做法是面粉不发酵。2.没有汤汁的,就是一般的小肉包。皮没有上面一种薄,要发酵面粉做。
汤包,顾名思义,就是包子里面有汤汁的,即加入了皮冻,分2种:1.大汤包。2.小汤包 就是个子不同而已。
相关习俗
吃汤包为绍兴新昌特殊习俗,原来,新昌过端午节也吃粽子,有“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之谚。相传明朝年间新昌连年干旱,百姓要求赦免钱粮。钦差来查,恰遇端午,县官通知各家都吃面片汤过节,遂准免粮,后转化为汤包。
注:新昌汤包在造型与制作方式等方面都与大部分地方的馄饨有显著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