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蕉柑
普宁蕉柑,广东省普宁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蕉柑,俗称“大吉”,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必备的年货,图其好意头,家家户户都要购买一些蕉柑。
潮州柑是潮汕地区著名水果品种之一,也是潮州菜常用的烹调原料。潮州柑在潮汕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初漳州郡别驾丁儒题咏《闲居二十韵》中“蜜取花间液,柑藏树上珍”的诗句,说的就是潮州柑。明代人对潮州柑也有“潮果以柑为第一品,味甘而香,肉肥而核小……”的记载。
潮州柑不仅在全国扬名,而且饮誉东南亚、遍销世界各地。蕉柑兼有柑和橙的特点,为中国推广的十大柑桔优良品种之一。柑果大、色艳红、味清甜、盈香爽口、肉嫩汁多,有产量高、保鲜期长的特点,被誉为“柑桔皇后”。
2005年1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普宁蕉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蕉柑原产潮汕地区,商品名“潮州柑”。是橙的天然杂交种,蕉柑以其早结丰产、品质极佳、耐贮藏、易剥皮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是柑桔类果树中著名的优质品种。
历史渊源编辑 播报
蕉柑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蕉柑文化一直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蕉柑的最早古籍记载有《闲居二十韵》,其作者为丁儒,是盛唐时漳州郡的官员,当时漳州郡就包括了如今的广东潮州。《闲居二十韵》有云:“蜜取花间液,柑藏树上珍”,丁儒把柑果视为珍贵之物,这是最早赞美蕉柑的记载,记载虽略微简单,但也足以证明蕉柑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到了明代,人们对“潮州柑”有了更为详尽的记载,明朝《潮中杂志》中就有记载:“潮果以柑为第一品,味甘而香,肉肥而核小。”声名随潮人的漂洋过海而远播海内外。清朝《揭阳县正续志》中载道,柑有数种,以蜜桶柑、苏柑为最,苏柑即为现今的普宁蕉柑。这充分道出了潮州柑色香味皆优的特色,无愧果中珍品的称号。
到了近现代,关于蕉柑有了更进一步的记载,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柑果本身的记载,对种植地和柑树也有清晰的描述,这其中最有名最生动的描述当数著名作家秦牧了。秦牧游览普宁后赋诗:“潮柑天下重,此处是名乡。嘉树连天碧,果飘十里香。”
生产情况
建国初期普宁市蕉柑面积仅存1371亩,总产1491吨,经恢复发展至1955年面积达到41979亩。
1956年,普宁蕉柑正式被命名为“潮州蕉柑”,并在普宁洪阳塔脚和南溪钟堂设立集装厂,准许在厂内检疫出口。
1957年总产达到21149吨,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恢复和发展,至1986年,全市蕉柑面积达到10万多亩,1994年总产超16万吨。至2004年全市蕉柑面积仍达到5.7万亩,年总产8万多吨。
截至2012年,普宁蕉柑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占广东省60%,年产量8.5万吨,占广东省栽培面积70%,年产值2亿多元,高产期年产17.33万吨。有蕉柑出口企业28家,年出口量2.5万吨。
产品荣誉
1996年,普宁市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蕉柑之乡”。
2006年,普宁市蕉柑产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
2011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普宁蕉柑品牌价值为6.67亿元人民币。
专用标志使用
普宁蕉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普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历史文化
宋朝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对其而言也许会有壮志未酬的遗憾,岭南却因其祸而得大福,潮州柑更是因大文豪的一首诗而扬名古今中国。东坡先生的《赠刘景文》中的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正是对柑桔景色的赞誉。冬季的柑园,放眼望去,金黄色的柑果如繁星点点,悬挂在绿叶丛中,这绮丽风光,给潮汕平原增添了诗情画意。可口的柑橘,更是给潮汕人民生活,添加了几分甜味。每逢婚丧喜庆、节日祭拜等特殊时节,柑果就是餐盘上的主角。“潮州柑”俗称“大桔”,其谐音为“大吉”,在新春佳节里,人们带着“潮州柑”,互送新年的吉祥,在一片互相祝愿的氛围中,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和睦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