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嵩县特产-板栗果

   日期:2023-04-06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78    评论:0    
核心提示:嵩县特产-板栗果栗,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植物,茎枝较粗,呈圆柱形;表面深绿色,有细纵纹和小绒毛;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呈椭
QQ浏览器截图20230406094028
嵩县特产-板栗果
栗,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植物,茎枝较粗,呈圆柱形;表面深绿色,有细纵纹和小绒毛;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呈椭圆形,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花朵较小,淡黄色,花冠较大,柱头黄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14]  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中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
栗原产于中国,除青海、宁夏、新疆、海南等少数省区外广布南北各地,常栽培于海拔较低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 栗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气候湿润的地区,属于阳性树种,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较高,喜砂质土壤。 栗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播种繁殖,一般采用嫁接繁殖。 
《本草纲目》中记载栗的药用价值:“栗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可治筋骨断碎、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肿痛瘀血;生嚼涂之,令人肥健。”栗坚果可生食也可脱壳磨粉制糕点、豆腐等副食品;栗木黄褐色,边材色稍淡,纹理直,结构粗,坚硬,耐水湿,属优质材,经济价值较高。 古人咏栗颇多名句,如“瘐信云秋林栗更肥,方回云擘黄新栗”“山家蒸栗暖肥也,嫩也,暖也,尽栗之长,非老饕不知”都表达了栗果肉肥美的特性。
栗,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中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药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栗的药用价值:“栗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可治筋骨断碎、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肿痛瘀血;生嚼涂之,令人肥健。” 
栗(5张)
以树根或根皮、叶、总苞、花或花序、外果皮、内果皮、种仁入药。中药名:树根或根皮:栗皮。叶:栗叶。总苞:栗毛球。花或花序:栗花。外果皮:栗壳。内果皮:栗荴。种仁:栗子。
根或根皮:甘、淡,平。叶:微甘,平。总苞:微甘、涩,平。花或花序:微苦、涩,平。外果皮:甘、涩,平。内果皮:甘、涩,平。种仁:甘、微咸,平。根或根皮:行气止痛,活血调经。叶: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总苞:清热散结,化痰,止血。花或花序:清热燥湿,止血,散结。外果皮:降逆化痰,清热散结,止血。内果皮:散结下气,养颜。种仁:益气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止血。
根或根皮:疝气偏坠,牙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叶:百日咳,肺结核,咽喉肿痛,肿毒,漆疮。总苞:丹毒,瘰鬁痰核,百日咳,中风不语,便血。花或花序:泄泻,痢疾,带下,便血,瘰鬁,瘿瘤。外果皮:反胃,消渴,咳嗽多痰,百日咳,腮腺炎,瘰鬁,便血。内果皮:骨鲠,瘰鬁,反胃,面有皱纹。种仁:脾虚泄泻,反胃呕吐,脚膝酸软,筋骨折伤肿痛,瘰鬁,吐血,衄血,便血。 
主要成分:根含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龙胆酸(gentis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叶含鞣质,如异栗瘿鞣质亭(isochesnatin),栗木鞣质(castanin),异栗瘿鞣质(isochestanin)等;有机酸类,如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等成分。此外,尚含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地衣二醇(orcinol)等成分。外果皮中含有酚类,有机酸,糖,内脂,香豆素,鞣质,甾体和黄酮类成分。种仁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铁、镁、磷、铜等元素。栗子除富含淀粉外,尚含单糖与双糖、胡罗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等营养物质。
食用
栗种子种仁肥厚、味道好、营养丰富,是秋、冬季节市场上供应最受欢迎的干果。生吃、炒食、磨粉、作馍、酿酒、制醋都好,还可作菜,味道可口。中国山区农民常用它代替粮食。
生态
栗吸附能力强,可有效吸收有害气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