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秦艽
金川秦芜属于大叶秦芙,其药用价值具有祛风湿,退虚热止痹痛的功能。用于风湿关节疼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哺潮热、小儿疮积发热等病症。
2009年11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川秦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四川为秦芜的主要原产区,分布在阿坝州各县,主要药用种类有:麻花秦芙、粗茎秦笼、秦苏(又名罗卜苏)、大叶秦苏 [5] 。金川秦艽根部完整,无断根,芦下直径在1.2厘米以上。干净无杂质,质坚而脆,龙胆苦苷≥5%,质量等级达3级以上。
秦艽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名医别录》称“秦艽能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秦艽生飞鸟山谷”,弘景曰:“今出甘松、龙洞、蚕陵,以根作罗纹相交长大黄白者为佳。”苏颂曰:“今河陕州郡多有之,根土黄色而相纠,长一尺已,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六月中开花紫色,似葛花…每于春秋采根阴干。”根据本草植物形态记载,中国学者夏光成先生考证后认为秦艽是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植物。
产地环境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自然条件独特,区域特征明显,江河纵横,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保留了不少世界上其他地方早已绝迹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也孕育了众多的传统地方特色产品,适于金川秦艽的生长发育。
历史渊源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是秦艽的产区之一,当地秦艽有野生和家种两种,野生资源随着不断深入的采挖,产量逐年递减。
据1979年资源调查,金川秦艽野生资源蕴藏量药为25万千克。
2005年,金川县成立种质资源圃,开始规模化发展秦艽产业。
2006年,种质资源圃50亩全获成功,种子发芽率为88.9%。
为改良中药材品种,金川县秦艽种植技术协会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并统一为会员提供种苗、种根。组织编写了《金川秦艽小窝直播法》《金川秦艽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户。2018年,金川秦艽仿野生种植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生产情况
2009年,获保护后金川秦艽商品企业每年新增产值10万元,种植户农民人均增收120元,销售量和总收入比地震前增加200%。
2010年,金川县人工种植秦艽面积达3100亩。实际收货360亩,年均亩产605千克,实现总收入693.8万元。
2012年,金川秦艽商品基地已发展到1万亩,产量约65吨/年,商品量约60吨/年。
产品荣誉
2009年11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川秦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金川秦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金川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金川秦艽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