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大米
泰来大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一江五河育好米,塞北江南六水香” 。泰来县地处东北松嫩平原腹地,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有机质含量约为黄土的10倍,区域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县域内一江五河蜿蜒流过,水资源充沛。嫩江过境径流量平均200多亿立方米,上游没有大城市和高污染企业,水质具有良好的天然属性。年平均气温4.9℃,大于等于10℃的积温2930.6℃,年平均日照2908.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在145天左右。背靠小兴安岭大森林和呼伦贝尔大草原,有良好的生态屏障,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年均在345天以上,最高达358天。丰沃的土壤、优良的水质、充足的光照和清新的空气造就了泰来大米独特的品质:米粒呈长椭圆半透明,色泽清白有光泽,营养丰富均衡,香味浓郁独特,口感绵软柔顺。
2010年0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泰来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泰来寒地黑土水稻生长周期长,一年一熟无复播,空气质量好且周边无污染性工矿企业。在如此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中产出的泰来大米米质好、垩白度低、整精米率高,蒸煮时有浓郁的香味,米饭口感绵软、黏性适中、适口性好,米饭表面有油光润泽,凉后不回生。
历史渊源
泰来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早在唐虞三代,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泰来县就有外来移民在嫩江一带利用江水种植水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本组织的朝鲜垦荒团落户泰来县原四里五乡曙光村,开始了大面积水稻栽培。
20世纪50年代,泰来县水稻种植面积呈稳步增长趋势,至1960年增加到3万余亩,1980年发展到4.2万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特别是泰来县引进和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使得泰来县水稻具有高产、稳产和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强等特点,再加上“以稻治涝”、“以稻治旱”战略的推行,泰来县水稻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2004年以来,随着水稻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扬,国家“一免两补”惠农政策的激励,泰来县水稻种植面积迅猛增长,发展到120万亩,年产量可达72万吨。
生产情况
2010年,泰来县共有大米加工企业70多家,年加工能力100余万吨,仓储能力150万吨,有7个品牌的大米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产品荣誉
2010年0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泰来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泰来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黑龙江省泰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泰来大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