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皱纱鱼腐
罗定皱纱鱼腐,广东省罗定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皱纱鱼腐形如鸡蛋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皮薄有皱褶,外表似轻纱,故称“皱纱鱼腐”。因它始创于罗定,所以称为“罗定皱纱鱼腐”。鱼腐是罗定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罗定鱼腐主要由鲜鲮鱼肉、淀粉、鲜蛋油炸而成,营养丰富,软滑可口,甘香味浓,久煮不烂。罗定鱼腐炸出即可食用,鲜炸鱼腐甘香酥脆,香醇诱人,点炼奶食用更别具风味;同时,罗定鱼腐也是一种百搭美食,由它制成的各式菜肴汤鲜味美,鱼腐松软嫩滑,因其物薄如蝉翼,透如轻纱,故得“皱纱鱼腐”之美名。罗定皱纱鱼腐已被列为云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保护。
2010年0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罗定皱纱鱼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性
罗定皱纱鱼腐主要原材料是罗定本地新鲜土鲮鱼肉与鸡蛋清,用纯正花生油炸后,因其外表皮薄有皱褶似轻纱,故又称为“皱纱鱼腐”。因它始创于广东罗定,是罗定的特色风味食品,所以称之为“罗定皱纱鱼腐”。
罗定皱纱鱼腐炸出即可食用,鲜炸鱼腐甘喉酥脆,香醇诱人,点炼奶又别具风味;用来做菜,汤和煮,久之不烂,入口爽滑,甜嫩无比;焖,则满嘴留溢,回味无穷。由于罗定皱纱鱼腐形似圆球,有团团圆圆、美美满满之寓意,而且“鱼腐”的发音与“愈富”相谐,产品色泽外呈嫩黄,内显银白,以此招待宾客,有招财进宝,愈来愈富的象征。罗定皱纱鱼腐以晶莹剔透,皮薄有皱褶,外表似轻纱;口感甘香嫩滑,外酥内软,爽口带韧闻名。
工艺特色
“罗定鱼腐”主要由鲜鲮鱼肉、淀粉、鲜蛋油炸而成。选用泷江流域水源养育的新鲜鲮鱼,起肉去骨、剥皮、净肉、剁成肉茸,加入蛋清、粉心、食盐等调味,经顺转或逆序同一个方向搅拌成鱼胶,然后捏在掌心,压迫鱼胶从虎口处挤出成匀称小丸,再用汤匙剔落油锅,炸至金黄。
历史渊源
皱纱鱼腐属于粤莱系,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便享有盛誉。据《罗定史志》(2009年1—2期)和《罗定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罗定皱纱鱼腐相传始创于元朝大德年间(1292—1307年),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4] 。相传罗定素龙有一户黄姓人家,家中有一对年青夫妇和年迈多病的父亲,以耕种几亩薄田和经营一口鱼塘为生。一家人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慈子孝,夫俭妻贤,生活清苦倒也其乐融融。儿子为使长期卧病在床的父亲增加营养,改善胃口,早日恢复健康,经常在自家鱼塘捕鲮鱼制作菜肴孝敬父亲。为防止父亲久吃生腻,经常变换吃法,久而久之,便制作出脍炙人口的“皱纱鱼腐”。
随着岁月的流逝,经过人们生活实践的不断改进,到了明末,罗定素龙上池村商人黄世臣建立素龙墟时,皱纱鱼腐已有较高的知名度,乡村中的大小宴席,必有鱼腐在桌上。明清时期,皱纱鱼腐在罗定已流传很广,制作和享用皱纱鱼腐已非常普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当地群众办喜庆之事设宴的必备菜式之一。
清乾隆年间,罗定皱纱鱼腐工艺逐渐成熟而盛于市,经过700多年的不断尝试、创新,逐渐创制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罗定皱纱鱼腐”。
据建国后新编的《罗定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罗定皱纱鱼腐已是当时享有很高声誉的地方特色名菜。在罗定一带及周边地区,凡遇上娶嫁、添丁、进宅、贺寿等喜庆之事和传统节日,必把它作为宴席的一道压轴菜式。
生产情况
2012年,罗定市有“罗定皱纱鱼腐”生产单位85家,年总销量1500多吨,占广东省同类产品的80%以上,年产值超8000万元。
产品荣誉
2010年0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罗定皱纱鱼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8年5月12日,“罗定皱纱鱼腐”被列为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专用标志使用
罗定皱纱鱼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罗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罗定皱纱鱼腐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