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特产-泗纶蒸笼
泗纶蒸笼,广东省罗定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泗纶蒸笼是罗定市重要的传统特色产品之一,相传起源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泗纶蒸笼以当地特有的罗竹为主要原料,经手工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天然、绿色、环保等特点,用泗纶蒸笼炊蒸食物,不但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不积聚蒸馏水,不易变馊,耐保温,而且还可使食物留下特有的罗竹清香。
2011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泗伦蒸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泗纶蒸笼以当地种植的箩竹为制作材料,箩竹又名沙箩竹,据说相互摩擦时会发出“罗罗”的声响,因此得名“箩竹”。箩竹茎秆粗壮、节颈疏、纤维长、韧性好、通透性适宜,有一股特有的竹香味儿,用箩竹制出来的蒸笼蒸煮食物,能保留食物的鲜味,不积聚蒸馏水,不易变馊,耐保温,而且还带有一股罗竹清香。
历史渊源
泗纶蒸笼制作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据当地老人相传,清嘉庆年间,泗纶镇杨禄、沙底两村有些农户炊具缺乏,便利用自种的罗竹制作蒸笼,平时用于炊蒸蕃薯、芋头,年节时用于炊蒸鱼、肉、糕点等。用这种蒸笼蒸出的食物带有一股罗竹清香,不易变馊,便逐步在酒家饭店和百姓中推广开来。随着蒸笼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制作蒸笼的农户逐步增多,泗纶镇的泗联、泗安、荣安等村的一些农户也开始制作蒸笼出售。当时,全镇制作的蒸笼年产量已达数万只。一些村民常用竹排把自家制作的蒸笼沿山间小河运到泗纶圩,卖给镇上的“瑞和”、“盛泰”等货栈。这些货栈把收购的蒸笼用小木船运往县城,然后经西江水道运到广州等地出售,部分还经港澳卖往外埠。
民国时期,泗纶蒸笼年产量已达数十万只,在岭南一带和港澳地区已颇负盛名。
建国后,山区农民把加工蒸笼作为一项副业收入。不少农户不仅成年男女懂得加工蒸笼,甚至连六、七岁的小孩也懂得加工蒸笼。20世纪70年代初,泗纶、榃滨等地建成竹器加工厂,生产竹笪也加工蒸笼。蒸笼部分拿到市场销售,部分供应县城饭店、酒家,部分交外贸部门出口外销。
改革开放后,一些先进发达国家开始崇尚环保,逐渐觉察到用竹制蒸笼作炊具比用金属制品或塑料制品作炊具烹出的食物味道要好,且成本低,无污染,有益于健康,纷纷订购、使用泗纶蒸笼。
生产情况
2004年,泗纶镇共加工蒸笼1.08亿只,销售收入1.36亿元。全镇人均增收250元,为国家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
2005年,泗纶镇的蒸笼加工户、厂已经达到887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65%,并建成了从业人员达12000人的4条蒸笼加工专业街和5个蒸笼加工专业村,蒸笼大户有41户。
2011年,“泗纶蒸笼”形成7个加工专业村,4条加工专业街,有较大生产规模的蒸笼厂21家,从事蒸笼加工的农户1.5万多户2万多人,年产大小蒸笼2亿余只,产值4亿多元,创汇近2000万美元,其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0%和85%。 [3] [6]
2013年,泗纶镇建成了7个加工专业村、4条加工专业街,具有一定规模的蒸笼加工厂21家,带动当地就业人员达1.2万人,年生产蒸笼6000多万只,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创税利1200万元。
2014年,泗纶镇有蒸笼加工企业和合作社19家,其中龙头企业1家,较大蒸笼加工企业4家。全镇从事蒸笼加工的人员达1.2万人,年产蒸笼8000多万只,年产值超过2.2亿元。
产品荣誉
泗纶蒸笼先后被邀请参加“北京农业博览会”、“云浮(泰国曼谷)经济合作交流会”和广东省农产品(成都)交易会,先后被评为“知名品牌”、“消费者最信赖质量放心品牌”和“世界名牌产品”。
2011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泗伦蒸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泗纶蒸笼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罗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泗纶蒸笼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2020 年 4 月 15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罗定市泗纶镇竹之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使用“泗纶蒸笼”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