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近年来,昆明市各县(市、区)都在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衍生“产”的链接。
提高“土特产”核心竞争力
地理标志,是特定地域产品质量和信誉的“身份证”,也是国际市场接受的产品“经济护照”。东川面条、撒坝火腿、富民杨梅……这些都是昆明知名地理标志产品,这也代表着它们是受市场认可的昆明“土特产”。
现在很多地方种植杨梅,但富民县罗免镇的“飞机果”杨梅的价格却是普通杨梅的6倍,并且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出产“飞机果”杨梅的罗免镇小甸村过去家家户户种植杨梅,但卖不出好价钱。2022年初,小甸村改变思路,不再追求种植规模,而是注重种植精品。在科学化、精细化的培育管理下,杨梅产值由原来每亩1600元增加至每亩3600元。现在,罗免“飞机果”杨梅在全国畅销,甚至卖到了国外。
为探索“遍游宜良山水,带走宜良味道”的旅游联动效应,宜良县委、县政府以实现“农特产品走出去,经济效益跟进来”为目标,以打造“七彩梦乡 宜品良铺”、推进“后备箱”计划为主线,积极打造“一乡(村)一品”,大力培育包装本土特色产品,拓展延伸宜良农特产品产业链。“七彩梦乡 宜品良铺”按照“七个一”工作思路打造,即打造一个特色品牌、主推一批农特产品、组建一个产业联盟、开设一批特色店铺、推出一批特产礼包、培养一批电商队伍、抓好一个主题宣传,主打“花、果、茶、鸭”宜良特色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专营”的销售模式,努力让更多游客“走进来”、更多产品“带出去”。
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东川区着力念好“培”字经,全力培育市场主体、培树特色品牌,聚焦东川大洋芋、早熟大蒜等进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念好“改”字经,做好设施改善和农村改革工作;念好“调”字经,全力调优结构、调大规模,打造小而特、特而优、优而强的特色农业产业。
此外,石林乳饼、圭山山羊、禄劝撒坝猪、谷律花椒、寻甸肉牛等被收录在昆明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录中的特色农产品也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做强。
把“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
近年来,昆明市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整合资源,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把“小特产”“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昆明打造一批跨县成链的优势产业集群、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促进200个省级产业基地提质增效,巩固提升云烟、云花、云茶、云药、云菜、云果、云胶、云糖等“云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并以花卉、蔬菜(食用菌)、高端水果等为重点,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
目前,昆明成为全国蔬菜“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外销出口蔬菜的优势生产区,蔬菜畅销国内大中城市、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以滇池金线鲃、昆明裂腹鱼、鲑鳟鱼为代表的土著、优质鱼类品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以呈贡宝珠梨、富民苹果、石林人参果为代表的特色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宜良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川区、寻甸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产地初加工建设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