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县特产-樟子松
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holica Litv.)是松科、松属植物。常绿乔木,高15-25米,最高达30米,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树干挺直,3-4米以下的树皮黑褐色,鳞状深裂,叶2针一束,刚硬,常稍扭曲,先端尖。雌雄同株,雄球花卵圆形,黄色,聚生在当年生枝的下部;雌球花球形或卵圆形,紫褐色。球果长卵形。鳞盾呈斜方形,具纵脊横脊,鳞脐呈瘤状突起。种子小,具黄色、棕色、黑褐色不一,种翅膜质。产于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400-900米山地及海拉尔以西、以南一带砂丘地区。可作庭园观赏及绿化树种。林木生长较快,材质好,适应性强,可作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及西部砂丘地区的造林树种。
樟子松是乔木,高达25米,胸径达80厘米;大树树皮厚,树干下部灰褐色或黑褐色,深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上部树皮及枝皮黄色至褐黄色,内侧金黄色,裂成薄片脱落;枝斜展或平展,幼树树冠尖塔形,老则呈圆顶或平顶,树冠稀疏;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二、三年生长呈灰褐色;冬芽褐色或淡黄褐色,长卵圆形,有树脂。
针叶2针一束,硬直,常扭曲,长4-9厘米,很少达12厘米,径1.5-2毫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微扁,皮下层细胞单层,维管束鞘呈横茧状,二维管束距离较远,树脂道6-11个,边生;叶鞘基部宿存,黑褐色。
雄球花圆柱状卵圆形,长5-10毫米,聚生新枝下部,长约3-6厘米;雌球花有短梗,淡紫褐色,当年生小球果长约1厘米,下垂。
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6厘米,径2-3厘米,成熟前绿色,熟时淡褐灰色,熟后开始脱落;中部种鳞的鳞盾多呈斜方形,纵脊横脊显著,肥厚隆起,多反曲,鳞脐呈瘤状突起,有易脱落的短刺。
种子黑褐色,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长4.5-5.5毫米,连翅长1.1-1.5厘米;子叶6-7枚,长1.3-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1.8-2.4厘米,上面有凹槽,边缘有较密的细锯齿,叶面上亦有疏生齿毛。花期5-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樟子松的雌球花、球果种鳞的形状、小枝的色泽以及针叶的质地与欧洲赤松都相似,惟老树树干下部的树皮较厚,深纵裂,灰褐色或黑褐色,上部树皮黄色至褐黄色,裂成薄块片脱落;针叶长短变异颇大,最长可达12厘米,径1.5-2毫米,冬芽淡褐黄色等形态特征与欧洲赤松不同。樟子松的树形因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生于大兴安岭山区的树木树冠成尖塔形,树干端直高大;生于海拉尔以西与以南砂丘地区的树木,则树冠平顶,树干较短。这两种类型是否需要划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喜光性强、深根性树种,能适应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砂地及石砾砂土地区,多成纯林或与落叶松混生。
主要价值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绿化、水土保持优良树种。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拷胶。
心材淡红褐色,边材淡黄褐色,材质较细,纹理直,有树脂。可供建筑、枕木、电杆、船舶、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香及松节油,树皮可提栲胶。可作庭园观赏及绿化树种。林木生长较快,材质好,适应性强,可作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及西部砂丘地区的造林树种。
气干密度422kg/m3;木质硬度、密度适中、物性指标中等,握孔力中;纹理细直、木纹清晰,变型系数较小;干燥、机械加工、防腐处理性能较好;油漆和胶接性能一般。防腐后易于油漆和染色。是中国防腐木材主选原材料,一般最长造材料规格为6米。
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沙地造林成活后,随着林木生长,不仅风蚀减少,枯枝落叶增多,并且具有防风阻沙改变环境的作用。
樟子松的针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粗蛋白质与禾草相当,粗脂肪也较高,可达5%左右,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胡萝卜素的含量为198-344mg/kg。据测定,天然樟子松林每公顷产干枝14.27t、干叶7.92t,可加工成松针粉。若在猪、羊、牛、兔、鸡的日粮中加 5%一10%松针粉,可显著提高畜群产量和促进发育。是不可多得的饲料资源。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