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特产-河西走廊葡萄酒
河西走廊葡萄酒,甘肃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河西走廊具有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优质光、热、水、土资源组合资源;高达1500小时以上的有效积温符合葡萄喜温特点,十分干燥的气候亦有效抑制葡萄病虫害发生;灌溉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和地下井水,赋予了葡萄自然天成品质。
河西地区引种栽培的酿酒葡萄多以欧亚产中早熟、中晚熟品种为主,如霞多丽、法国兰、黑比诺、梅鹿辄、贵人香、品丽珠、赤霞珠等,主要用以酿制干红、干白葡萄酒,酿造的葡萄酒果香浓郁,入口甜润,酒体丰满、细腻、协调,余味悠长。
2012年07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河西走廊葡萄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这段狭长地段介于北纬36°—40°,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河西走廊葡萄酒的酿酒葡萄全部来源于此,这里的酿酒葡萄成熟缓慢而整齐,糖分积累充分,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果皮色泽均匀,保证了河西走廊葡萄酒具有晶莹悦目的颜色,馥郁优雅的香味,醇厚柔谐的滋味,构成了河西走廊葡萄酒与众不同的风格。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山地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省界,东西全长1000余千米,南北宽几千米至100余千米不等,狭长平坦,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及金昌、嘉峪关两市等。
历史渊源
河西走廊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造史可追溯至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曾著《凉州葡萄诏》,盛赞凉州葡萄酒“甘于曲米,善醉而易醒”。
清代,考古、文献学者张澍用“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来描述河西葡萄的优良品质。
民国时期,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也写有“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的诗句。
2008年以来,甘肃省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印发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成立了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两次领导小组会议,组建了省葡萄酒行业协会、技术研发中心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举办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派遣了赴西班牙的葡萄栽培与酿造考察培训团,组织了“中国·河西走廊第一届有机葡萄美酒节”等等,葡萄酒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6]
2011年,甘肃省商务厅牵头召开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成立了以省委常委任组长的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保护委员会。
生产情况
2010年,河西走廊葡萄酒生产企业产能超过10万吨,年产量达3.3万吨,较2009年增长38.6%,销量增长26%,销售额增长39.2%,利润增长76.3%,税收增长55.5%。 [6]
2011年,甘肃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9000多公顷,约占中国酿酒葡萄总面积的17.5%。葡萄酒产能接近10万吨,年产量达3万多吨,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在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占有1%—2%的份额。 [7]
2012年,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近1万公顷,约占中国酿酒葡萄总面积的18%。 [3]
2013年,中国河西走廊第3届有机葡萄美酒节暨中国葡萄酒城首届葡萄酒节在甘肃武威市拉开帷幕,吸引了400多名海内外葡萄酒大师、投资商、经销商和葡萄酒爱好者参加,共签约项目28个,引资总额34.89亿元。 [8]
2016年,甘肃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位居中国第四位;葡萄酒生产及配套企业13家,产能达到15万吨;市场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9]
产品荣誉
“莫高”、“皇台”葡萄酒先后荣获十余次国内大奖,“莫高”品牌和“莫高金爵士”品牌经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中心审核,荣膺中国著名品牌。皇台干红、凉州干红已获得巴拿马国际金奖、巴黎金奖、布鲁塞尔金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2006年,“紫轩”牌葡萄酒荣获“全国名酒博览会金奖”。
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法国波尔多—中国国际葡萄酒与烈酒评酒会上,“紫轩陈酿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夺得了大会唯一特别金奖,“紫轩冰白葡萄酒”、“梅尔诺干红葡萄酒”分别获得金奖、银奖。
2008年,“紫轩A级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利口酒”夺得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紫轩葡萄酒成为联合国馆唯一指定专用葡萄酒。
2011年,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上,“紫轩典藏赤霞珠葡萄酒”荣获金奖。
2012年07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河西走廊葡萄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河西走廊葡萄酒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