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特产-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陕西省三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原蓼花糖外形如藕状或球状,圆满丰实、洁白细腻,松酥适口。表皮为金黄色,粘饰芝麻,芝香浓郁,香酥甜脆,风味独特。
2015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三原蓼花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三原蓼花糖外形如藕状或球状,圆满丰实、洁白细腻,松酥适口。表皮为金黄色,粘饰芝麻,芝香浓郁,香酥甜脆,风味独特。
历史渊源
明朝正德年间(1506年),南方一带的小贩,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即糯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临到年关,卖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寄存在亲友家里,挂在楼上让其阴干。次年来后,将其捣碎,和成条棒状,用油炸后再卖。这种隔年的陈年糕,经风露,又粉碎和成棒状,经油一炸,内部蓬发,体积膨大,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人们称其为“棉花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制作棉花糖的方法。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黄豆浆,使其更加蓬松泡发,并在其表面粘芝麻仁或白糖。食者交口称赞:“僚,(关中方言,“好”的意思)僚得太”故又称为“僚花糖”。
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纪念堂遗稿》:“生性冰雪姿,胸怀若旷谷,色形似莲藕,风味告乃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地方官吏搜集珍馐奉献,将“僚花糖”作为地方名贵食品贡奉,慈禧太后大加赞赏。慈禧见“僚花糖”的形状酷似她在草原上见过的一种蓼花果实,觉得有趣,并取其谐音,遂云:“干脆叫它蓼花糖,既形象,又别致”。以后,人们便改称为“蓼花糖”,列为贡品。
生产情况
截至2014年,三原县每年生产蓼花糖1500吨左右,畅销中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产品荣誉
2015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三原蓼花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三原蓼花糖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陕西省三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三原蓼花糖的检测机构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