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特产-苏州灯彩
灯彩(苏州灯彩),江苏省苏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苏州灯彩是流行于江苏省苏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据考证,苏州灯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其造型以苏州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为范本,灯体以苏州上乘丝绸为面料,灯面以吴门画派的艺术技法绘制,灯花以唐代“华胜”再现的苏州套色剪纸做成。苏州灯彩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有挂灯类、壁灯类、座灯类、大型艺术灯彩、人物灯彩组合景五大类一百二十多个品种。
2008年6月7日,灯彩(苏州灯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50。
历史渊源
苏州灯彩亦称“苏灯”,始于南北朝。当时苏州的灯彩,还没有形成特色,但为后世苏州灯彩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到唐宋时期,苏州灯彩迎来兴盛。尤其是宋代的苏州灯彩,颇显庄重与大气。宋代时,苏州灯彩制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宋代《乾淳岁时记》称:“灯品之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又载:“禁中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
明代苏州灯彩行业十分发达,饱含当时江南市井文化要素,在行业规模和制作、造型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当时苏州的灯彩行业形成集合效应,出现了制灯产业集聚;灯彩造型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掌控,并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开始渐渐工于书画,被赋予更加厚重的文人气息。
清朝的苏州灯彩式样繁复,精工细作,造型尤其喜好模仿苏州园林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不少亭台楼阁形的灯彩。
民国初年,苏州灯彩仍较为兴盛,据1925年成立灯业公所时记录,苏州市全市大小灯铺有117家之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小云飞”“老祥征”“巧云斋”“振源祥”“许龙飞”“同源祥”“朱同茂”“陈思宜”“朱顺兴”“灵云飞”等。
后来由于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灯彩业逐渐萎缩,至解放前夕,苏州城内的灯彩铺仅剩30多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灯制作业才有所复苏。
主要作品
苏州灯彩传统作品有荷花灯、栀子灯、葡萄灯、鹿犬灯、走马灯、栅子灯、夹纱灯等,其中以走马灯为代表,传统走马灯的外形如碧瓦飞甍的亭台楼阁,灯壁内侧画有山水、花卉、人物、禽兽等图案,点燃灯中的蜡烛,通过光的投影始现出灯壁内精美纹样。又因燃烛后产生空气对流,使灯内壁缓缓旋转,循环呈现出“庆丰收”“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等吉庆图案或戏文典故。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1989年9月,苏州灯彩首次走出中国国门到新加坡展览。
1990年,苏州灯彩又赴泰国进行了展览。
2012年春节期间,苏州灯彩在中国文化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中展出。
2013年1月,苏州灯彩被运往菲律宾参加“中菲友好交流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