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特产-金山蟠桃
金山蟠桃,上海市金山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蟠桃是一种枝桠蟠曲的异种桃树所产果实,其形状扁圆,顶部凹陷形成一个小窝,有一片红晕,果皮呈深黄色,味甜汁多,有“仙桃”、“寿桃”之美称。金山蟠桃果形肥大,果核特小,皮薄汁多,色泽红润,色嫩如婴,肉质柔软,风味香甜,甜中带鲜,以其形美、色艳、味佳、肉细远近闻名,其中吕巷镇的“皇母蟠桃”更被誉为“桃中之王”、“人间鲜果”。
2011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金山蟠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金山蟠桃具有果实扁圆、果核小、外观艳丽、肉质柔软、纤维少、皮薄汁多、味浓香甜等特点,果实底色为乳白色或稍带浅绿色,粉红至鲜红着色度达50%以上,可食率达到92%以上,单果重≥175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总酸含量≤0.25%,无软果。
金山蟠桃果实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和药用价值高,食用之后可起到补心活血、润肠通便、清热养颜之功效。蟠桃中含铁量较高(1毫克/100克),故吃蟠桃能防治贫血。桃仁作治血滞、风痹、寒热、产后热等处方。桃枭主治小儿虚汗、妇女妊娠下血及儿童头疮。桃花有祛痰、消积等作用,泡酒饮用还有美容的功效。桃叶有治疗伤害、通大便、发汗等效果。桃根皮可治黄疸病,桃胶有调和血气、治下痢、止痛等功能。
历史渊源
《山海经》 记载:“东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树,曲盘三千里,曰蟠桃。”蟠桃其形如斗,果实扁圆,历来被奉为神果。最迟在宋代,中国已开始种植蟠桃,延续繁衍成当今的蟠桃种群。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金山县志》记载,“桃形扁似盒,无毛而色红”,据此可以推断金山蟠桃的种植历史已有二百多年。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原干巷镇西北4里多的三家村(今吕巷和平村)农民杨译同,在一片30亩的三环溪土地上种植了包括蟠桃在内的桃树1000多株,后称“和平桃园”。
2007年,金山区人民政府成立上海市金山区蟠桃研究所,并从当年起每年举办蟠桃节活动。
2011年,金山区成立上海市蟠桃研究所。
生产情况
1958年,当时的干巷乡和平大队有和平果园种植蟠桃70亩,之后和平果园重新得到开发,金山蟠桃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余亩,成为当时金山县的重要果园之一。
1988年,在和平果园这块“发源地”的周边相继发展了“和平石士浜”、“龙湾”、“寒圩”等3个蟠桃园,面积约80亩。
1991年,当时的和平大队又发展了100亩马家村果园。
1994年,金山区蟠桃种植面积达到500亩。
2001年,金山区启动蟠桃产业化工程,在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当年新建蟠桃规模化基地24个,总面积达到1500多亩。
2002~2003年,金山区蟠桃种植面积发展到3620亩,果农142户。
2011年,金山区蟠桃种植面积2万多亩。
2012年,金山区吕巷镇蟠桃种植面积近1万亩,全镇亩均产值在8000元到1万元。
2018年,金山区吕巷镇蟠桃种植面积在1万多亩。
产品荣誉
2003年,金山蟠桃通过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
2005年,金山蟠桃获上海市优质桃评比银奖。
2006年,金山蟠桃通过原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07年,金山蟠桃获迎世博安全优质林果产品评功比推荐铜奖和市民推荐奖。
2009年,金山蟠桃在上海首届桃王擂台赛活动中荣获优胜奖,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
2010年,金山蟠桃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及上海市著名商标。
2011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金山蟠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金山蟠桃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上海市金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金山蟠桃的法定检测机构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