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特产-安塞小米
安塞小米,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安塞小米久负盛名,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
2008年07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塞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性
安塞小米具有优良的品质。谷子营养价值高,特别是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色氨酸、蛋氨酸含量很高。每百克中含量分别为192毫克和297毫克,均比大米、面粉、玉米的含量高。维生素E也比其他谷类作物高;谷草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是饲养大家畜的好饲料。安塞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油脂丰富,久贮不变。
营养价值
安塞小米平均含蛋白质13%,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粗纤维含量在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
延安安塞小米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据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对中国谷子品种化验分析,安塞小米蛋白质平均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塞谷子蛋白质平均含量为 13.46%,全国为12.4%,全国12个蛋白质含量在16%以上的品种,安塞就有5个。2006年,经陕西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分析测试,安塞小米含蛋白质大于或等于11%,粗纤维1.76—1.96%,脂肪大于或等于4%,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安全质量指标符合无公害产品粟米标准要求。
历史渊源
安塞小米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谷子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窖藏粟谷堆和陶罐藏的粟米,距今六千余年。许多考古资料证明,在很早时期长江以北主要有黍、粟、高粱等作物;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地区,则以水稻生产为主。这说明在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了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局面。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的发祥地。黄河流域的农作物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春秋以后,形成菽、粟、麦三种粮食作物为主的形式。据安塞县志记载,谷子在安塞有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位于各类粮食作物之首。
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至今留有鲍家营、谭家营、东营、冯家营等屯军垦荒要地。隋唐宋元,农牧杂柔,时农时牧,农业受限,但谷子始终是当时大宗粮食作物。
明清时期,农耕再兴,农牧携伴同行,耕作农业得到全面发展,谷类作物不仅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品种更加齐全。
据民国安塞县志记载,“安塞境内宜粟,他郡不及,其米淅之汁为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安塞是党中央的后方基地,有20多个中央机构、10多万部队驻扎在安塞,毛泽东在安塞王家湾居住了58天,指挥了蟠龙、羊马河、青化砭三大战役,安塞小米在部队后勤保障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红军转战陕北以后,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鼓励垦荒,安塞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主要基地,“小米加步枪”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小米随着全国解放而享誉四海,闻名遐尔。安塞农民画《谷子丰收了》、《谷场上》、《牛耕图》都是以谷子生产为素材而创作的民间艺术品,充分说明安塞谷子种植具有悠久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安塞谷子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2万吨,80%以上进入市场流通,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单价超过大米、小麦、玉米而居于粮食作物之首。
生产情况
2005年,安塞小米总产达2万吨,占粮食作物总产的32%。
2007年,安塞小米总产达1.68万吨,占安塞粮食总产的25.5%。
产品荣誉
2005年,安塞小米在第十二届中国杨凌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奖”。
2008年07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塞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安塞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